▲
跟我们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胆,与脑、髓、骨、脉等称为“奇恒之腑”,但极易被忽视,鲜少有人提及“护胆”。
事实上,胆囊,不仅仅是胆汁的储存袋,更与多个脏器交叉相连,一旦发生异常或是恶变,会累及肝脏、胰腺、肠道等多个器官。胆结石,为何会成为胆道系统常见却又易被忽视的疾病?
不是所有的胆结石都会有症状。调查研究显示,70-80%左右的患者在发现胆结石时并无症状,在长达10-15年的随访期间,也只有15-25%的无症状患者有症状表现。因此,胆结石很容易被忽视。
胆结石常见症状
胆结石,指胆囊、胆管等胆道系统出现了“石头”,不仅会刺激胆囊黏膜,还会阻碍胆汁及其他器官分泌物的排出,危害无穷。
常见表现右肩胛骨疼痛;
进食后出现右上腹疼痛;
发热、*疸;
胆绞痛:恶心、出汗、呕吐等。
胆绞痛
胆绞痛,是胆囊结石最常见的发作症状。饮食过饱或吃油腻物后,右上腹、中上腹、胸骨下等部位有强烈钝痛,可放射至背部(尤其是右肩胛骨),疼痛通常至少持续30分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胆结石的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混淆,需注意区分。
虽然70-80%左右的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但若是延误治疗,很可能出大事!
1、胆汁瘀阻
胆结石堵住胆管,胆汁无法正常排出时,会造成胆道压力增高。久而久之,即会引起急性胆管炎,能在1-2小时内置人于死地,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也会引起肝细胞的萎缩坏死,影响肝脏功能。
2、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指在胆汁瘀滞的基础上引起的细菌感染。人体本身就有各种细菌,当细菌在胆汁瘀滞处繁衍生殖时,很可能造成急性感染,出现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
若出现继发性逆行感染,也会引发菌血症、败血症、甚至休克。
3、胆囊癌
胆结石是胆囊癌的发病元凶。在肝胆胰肿瘤中,胆囊癌的术后及临床治疗效果是最差的,即使通过手术治疗,其五年生存率不到5%。
4、胰腺炎
胆管运输胆汁,胰管运输胰液,两者会在汇合后通向十二指肠。当结石因胆囊收缩被排到胆囊外,造成胆汁、胰液倒流时,不仅会造成胆汁、胰液等分泌物的回流,胰液还会消化胰腺本身,甚至危及生命。
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等处于平衡状态,但当胆固醇过于饱和,胆囊功能收缩不好后,即会发生成晶、析出、结聚、成石。
1中老年女性女性胆结石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其比例可高达3:1。尤其是到了40-50岁,更为高发。由于雌激素的影响,女性与男性的胆结石发病率为6:1。因为雌激素不仅可以影响胆汁代谢,还会影响胆囊的收缩功能。
2肝功能异常人群胆结石的形成与肝功能息息相关。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胆固醇过多,会造成胆汁瘀滞,促发结石。脂肪肝、肝硬化等肝功能异常患者,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3胆系统障碍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汁,若胆管本身有先天性的狭窄或是其他的损伤,造成胆系统功能障碍,也会诱发结石的形成。
4肠道感染胆汁可以通过胆管进入肠道,但肠管中的大肠杆菌等上行潜入胆管时,会造成细菌感染,损伤胆道内皮细胞,甚至胆汁成分变异,从而形成结石,如:习惯性便秘患者。
5肥胖、高血脂、高血糖群体85%的胆结石为胆固醇结石,也就意味着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都为危险因素。胆固醇容易过饱和产生沉淀,增加胆结石几率。
6多孕多产怀孕也是诱发胆结石的高危因素之一。一方面,怀孕时雌激素增高,使得胆汁酸分泌减少、胆固醇增多,也会降低胆囊的收缩功能。另一方面,孕妇运动量减少,腹内压力增大,肠道蠕动减弱,消化能力下降,胆囊的收缩功能降低。
7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不吃早餐或饮食不规律,会使胆汁排泌规律紊乱,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高糖、高油脂、高胆固醇、暴饮暴食都会增加胆结石风险。
除此之外,胆结石还与家庭遗传、药物等因素有关,快速减肥群体、长期吃素、爱吃零食、缺少运动、长期熬夜等群体也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胆结石,要不要切除胆囊,在医学上也充满争议。切除,手术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胆汁反酸性胃炎、胆囊切除术综合征……,但不切除,胆结石症状可谓是“痛不欲生”,还有癌变等风险。得了胆结石,究竟要不要切?
5类人群积极手术※结石位置不好,容易堵塞胆管诱发更严重疾病的患者;
※药物治疗无法改善,有破裂或是癌变风险人群;
※除了结石,胆囊有其他病变的患者;
※胆囊结石直径大于1cm的患者;
※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患者。
适当多吃抗性淀粉食物抗性淀粉,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促进胆汁分泌与循环,因而可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同时,它也能减少脂质吸收与脂肪酸的合成,有效降低脂质含量,可预防脂肪肝的形成。土豆、玉米等食物中富含抗性淀粉。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看到往期节目内容及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看到往期节目内容及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