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名师名医论中药第08期用透1个方
TUhjnbcbe - 2022/4/27 22:08:00

小柴胡汤

一、概述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量:柴胡半斤,*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用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主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

在被调查的医家中有16位擅用本方。主要为辽宁、北京、福建、广东、河北、黑龙江、山东、山西、四川、天津、重庆等的内科医家。

小柴胡汤所主治的病症较多,概括起来有:①各种发热性疾病,如流感、肺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等发热不退者;以及原因不明的发热,或长期低热;妇人经行发热、产后发热、恶露不净合并发热等。②消化系统疾病,如胁痛、*疸、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老年脾胃虚弱之厌食症、久泄脱肛等。③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腰痛、肾炎、肾病综合征等。④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眩晕、头痛、郁证等,⑤外科疾病,如瘰疬、乳痈、带状疱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⑥妇科疾病,如附件炎、妊娠恶阻等。⑦其他疾病,如口腔溃疡、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等。

本方的使用指征主要有:①少阳证:即往来寒热,或低热不退,胸胁苦满,不欲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②三焦气郁津凝之征象:上焦心、肺之悸、咳;中焦脾胃之呕、不思饮食、便秘;下焦肝肾之胁痛、小便不利等。③舌脉征象:舌红,或舌边尖微红,苔白或微*;脉弦,或弦数,或弦细数。

医家们根据病情,在应用本方时多进行加减,如治疗胆系感染,多加栀子、龙胆草、茵陈、金银花、连翘、地丁等清热解*药,或枳壳、青皮、香附、大*等理气攻下药;胆结石,加金钱草、鸡内金、郁金等清热利湿化石药;胁痛,加金铃子、延胡索;湿热发*多加茵陈、栀子、滑石等清利湿热药;大便稀溏,加苍术、莲肉;不思食,加白豆蔻、佩兰;治疗带状疱疹多加龙胆草、制川乌(先煎10分钟)、连翘等;治流感、肺炎发热,去生姜、大枣,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杏仁等;治妇人热入血室,加益母草等。

方中诸药用量:柴胡2~50g,多数用10g;*芩10~20g;*参10~30g,大多用10~15g(或用人参6~20g,或用酉洋参10~30g);半夏(姜半夏或煮半夏)10~15g;甘草3~10g;生姜5~10g;大枣3~10枚。

关于本方禁忌,一般认为外感表热证,肝阳上亢,或肝火偏盛证,阳明经证或腑证等不用;阴虚火旺证,虚寒证者也不宜使用。

二、各家经验

■辽宁·王文彦

柴胡15g,半夏15g,人参10g,甘草15g,*芩20g,生姜5g,大枣15g,桂枝25g。

少阳证,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见上热下寒或寒热往来症状,顽固性头痛以巅顶痛为主者。

里证或表证内陷,以及火热亢盛者不宜使用。

小柴胡汤所治顽痹,其特点是邪伏筋脉,外不得出表,内不能通利,上热下寒,双下肢重着者。

■山西·田隽

柴胡12~15g,半夏10g,*芩10g,*参10g,生姜10g,大枣4枚,甘草10g。

除经文所述病症外,用其加味方治疗带状疱疹(加龙胆草20g,制川乌6~9g先煎10分钟,连翘15g),对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疼痛均有良效。对感染诊断明显,多种抗生素治疗两周以上热不退而且逐渐加重,不等检出霉菌或未查者,只要具备“热”、“寒”、“苦”等主症,皆可投本方加蒲公英30g,肠道感染加马齿苋30g。

同使用小柴胡汤之惯例。

小柴胡汤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组方简,适应广,用之对证,效如桴鼓。这方面已积累了众多的经验,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中均有记载,应深入研究,并抽取其相同证属的多数病例予以总结。

■山东·刘瑞祥

柴胡12g,*芩10g,人参10g,半夏10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5枚。

邵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淡苔薄白,脉弦;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期发热,产后郁热;疟疾;*疸。

有少阳经证的四大主症之一者即可用小柴胡汤。

邪在肌表的太阳病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邪已入里的阳明经证和阳明腑实证,见壮热,烦渴,大汗,脉洪大,或潮热,谵语,腹痛拒按,大便不通;以及肝阳素旺时不宜使用。误用则邪在肌表可引邪入里,造成阳明病;邪在里则不能透达肌表,延误病情。

个别病人服药后先高热、寒战,继而汗出而解,这种战汗是枢机运转,三焦通利,正气振奋与邪交争所致。本方具有解热、抗炎、抗病*、保肝、降压、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等作用,现已广泛用于治疗炎性疾病、结核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妇科疾病。

■四川·陈治恒

柴胡10~15g,*芩10~12g,人参(多用南沙参)15g,半夏12g,炙甘草3g,生姜6~10g,大枣2~4枚。

①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后发热等证。②疟疾。③与桂枝汤合用,治太阳少阳同病之发热;与平胃散合用,治邪留少阳,胃气不和之久久发热不退;与桃红四物汤合用治瘀血发热,日久不解者。④*疸,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等症。

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要指征,至于脉弦亦较多见。但不一定都具备,即所谓“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①非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而致发热,均非所宜,误用热不得解,甚或发热反剧。②夹阴伤寒,面赤发热,脉沉足冷者禁用,否则可使病情加剧,甚至有亡阳之变。③内虚有寒,大便不实,脉象小弱,妇人新产发热,属里虚之证,误用轻则加剧病情,甚则发生变化。④阳明暑疟及湿热、暑温诸疟皆属禁忌,误服之均可使里热增剧,病情随之加重,因方中参、草、姜、枣助热,即使轻者,亦可致邪留结痞。

小柴胡汤是常用的经方之一,只要用之得当,疗效十分肯定。在仲景书中,对经方的运用,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同病异治”,一是“异病同治”。同时还必须做到方证相应,也就是说务必要辨证准确,遣方用药必切中病机才能有效,绝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有失辨证论治之精神。临床使用原方者少,变用者多,在仲景书中,小柴胡汤列举了七个或然症,并出示随证加减法,又有五个变方,后世医家又在原方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变方,有的还很适用。而日本学者与我国学者不同,本“异病同治”,只要同一病机就使用同一处方,进而扩大了每一经方的运用范围,两者各有侧重,但殊途同归,值得认真研究。

■辽宁·陈鸿文

柴胡10~15g,*芩10~15g,人参7.5~10g,制半夏10~15g,炙甘草5~10g,生姜7.5~10g,大枣8~10枚。

少阳证、疟疾、*疸、胁痛、瘰疬、乳痈、妇人热入血室、产后外感。

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目眩,舌红,苔薄白,脉弦。

肝阳上亢,肝火偏盛或阴虚火旺者忌用,误用必头痛,目眩或衄血;病邪在表或完全入里者亦不宜使用。

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具有退热、抗炎、保肝之作用。实践证明,柴胡用量大于人参、甘草时,此方才有退热作用。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名中医论方药:国家级名中医临证经验实录

图书作者:*煌等主编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8月

图书简介

本书资料来源于编者参与的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调研课题的问卷资料。问卷由老中医药专家亲自填写或由继承人协助填写而成。为保证名中医经验不失真,本书尽量保持原貌不变,仅对部分体例以及药名、方名、病名等医学名词术语作了尽可能的规范和统一,有少部分做了文字上的精简。

该书适合中医专业人士及其业余爱好者阅读使用。全书共分方剂与中药两篇。每篇以方名与药名为条目,每个条目下分概述与各家经验两部分。概述是编者对参与问卷调查的位老中医药专家们应用方药的经验所作的统计和归纳,可使读者大体上了解该方药的应用范围及指征、加减、用量、禁忌等情况。各家经验则将各位医家的经验分列,以便于读者了解该方药各家独特的应用经验。全书共介绍了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师名医论中药第08期用透1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