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警惕“美味综合征”
如今春节期间相互宴请已经成为传统,菜肴都以鸡、鸭、鱼、肉、虾、蟹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动物性食物为主,加上频频举杯畅饮,不注意饮食卫生,常会吃出令人不愉快的结果。因此,很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节假日疾病预防知识。那么我们节假日的健康饮食究竟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一句话,就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吃得卫生、吃得文明、吃得科学。
首先,应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易造成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尤其是老年人,胃肠蠕动能力下降,暴饮暴食后胃的扩张加重了心脏负担,甚至会给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患有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结石、胰腺炎的人,暴饮暴食可能会引起疾病复发。每当逢年过节,医院消化科和急诊此类病人陡增便是明证。
第二,饮酒必须适度,忌空腹饮酒。饮酒同时吃些碱性食物蔬菜,醋拌凉菜以及水果,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这样既可起中和作用,水果中的糖分又能加速酒精在体内代谢,减轻酒精对肝脏的*害作用。从保健角度来说,酒的醇度越高,越要吃些含动物蛋白质丰富的菜,动物性食品和大豆制品中就含有较多的蛋氨酸和胆酸。节假日适当饮酒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沉湎于觥筹交错之中,势必对健康不利。酒精摄入过量会引起酒精性脂肪肝,还可能直接导致胰腺炎、胆囊炎等疾病的发生。据调查,我国每年酒精中*的人数超过万人,因醉酒导致死亡者超过万人。因此,节日里饮酒要适度,不要盲目劝酒。其三,要注重主食和副食的平衡,注意荤素的搭配。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不应超过植物性食物。另外,中国有句谚语:宁尝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食用飞禽(或家禽)要比走兽(家畜)对人们的健康有益,所谓一条腿的鱼类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脂肪,从营养的角度出发,食用鱼类比食用猪、牛、羊肉与家禽肉更好。此外,没有腿的食物还包括真菌类的香菇。
此外,需掌握好膳食的酸碱平衡。人们平时饮食相对清淡,节假日聚餐时,多吃鸡、鸭、鱼、肉等富含麸酸钠的食品后,在体内会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又会转化成能干扰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有*物质,通常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间出现头晕、心慌、脉搏加快、血压上升、气喘、上肢麻木的所谓“美味综合征”。正常人体血液呈弱碱性,食物中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比例为1∶4时最为合适,餐后会感到比较舒服。富含蛋白质的鱼、肉、海产品、蛋类等均属酸性食物,过多食用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呈酸性,会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就应该增加蔬菜、瓜果、薯类、菌类等碱性食物的摄入。
最后,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地食物中*事件都呈上升趋势,每逢节假日,各地食物中*事件更是频繁发生,食物中*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安全的“杀手”。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在操作时生熟交叉污染或未烧熟煮透,或是当天吃不完,隔天又未再彻底加热,就可能引起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因此,节日期间更应该警惕预防食物中*,食物从购买、烹调到进食的每一环节都应该充分当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