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眠胶囊与“4+7”药物联用
舒眠胶囊与帕罗西汀联用
帕罗西汀作为SSRIs类抗抑郁药,临床证实有较好的疗效。舒眠胶囊是一剂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的中成药,在临床上已经证实对神经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探讨舒眠胶囊对抑郁症是否有辅助性治疗作用,本研究采用舒眠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共入组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舒眠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组(联合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龄(43.45±11.27)岁;平均病程(6.9±2.6)个月。帕罗西汀治疗组(单用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36±12.38)岁;平均病程(7.1±1.8)个月。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起始剂量20mg/d,1~2w后根据病情可加至40mg/d,平均剂量为(26.3±6.2)mg/d。同时联用舒眠胶囊剂量6粒/d,晚饭后3粒,睡前3粒;单用组给予帕罗西汀起始剂量20mg/d,1~2w后根据病情可加至40mg/d,平均剂量为(27.1±5.5)mg/d,疗程共8周。治疗期间不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及其他精神药物或电休克治疗。
经过治疗后,联合组在治疗第一周末M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治疗第一周末两组间的减分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治疗第8周末两组间的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舒眠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比单用帕罗西汀起效更早,但长期疗效相当。
本研究结果显示,舒眠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比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起效快,有效改善睡眠,尽快缓解临床抑郁焦虑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因此,舒眠胶囊对抑郁症有辅助性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舒眠胶囊与氟伏沙明联用
躯体化障碍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各种不适,并且伴有各种疼痛,如胃肠道、生殖系统等的症状较为常见。作为慢性疾病,其程度是比较严重的,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该病症与患者心理、精神相关。目前,躯体化障碍多见于女性,男性患该疾病的情况较少。观察氟伏沙明联合舒眠胶囊治疗躯体化障碍的具体效果,选取了年1月~年1月收治的58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观察。选取本院58例躯体化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女18例,男11例,年龄29~60(37.4±12.5)岁,病程2~5.5(2.4±1.8)年;观察组女19例,女10例,年龄29~61(37.6±12.9)岁,病程2.5~6.0(2.6±1.9)年。以上患者符合躯体化障碍的入选标准,并且患者躯体化障碍并不是由躯体化疾病造成,另外入选患者无抑郁症以及其他精神障碍,女性无妊娠、哺乳期妇女。48例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以胃肠道不适为主,并伴随失眠、焦虑等症状,患者上消化道有灼热、恶心、腹胀等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效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氟伏沙明进行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25mg/d,饭后服用,一个星期后增加为:50mg/d,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剂量至mg。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氟伏沙明联合舒眠胶囊治疗,氟伏沙明用法同对照组,再服用舒眠胶囊,患者服用2.4g/d,分次服用,2次/d。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时间均为12w,每4w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治疗12w后,治愈4例,效果显著10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5.51%;观察组治愈8例,效果显著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6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34.48%;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27.58%。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使用氟伏沙明联合舒眠胶囊在治疗躯体化障碍患者过程中,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此该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舒眠胶囊与舍曲林联用
青少年是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升学、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压力,容易发生抑郁障碍。抑郁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认知功能,使得他们几乎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妨碍了他们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方便、有效且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案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精神科门诊的青少年患者进行治疗,旨在探讨更为有效、并且适合青少年的治疗方法。选精神科门诊收治的青少年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在校读书的学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20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共计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2±2.5)岁,本次病程(5.1±4.2)个月;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7.6±2.2)岁,本次病程(5.5±4.5)个月。为了保证实验结果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对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入组病例经1周的清洗期后接受治疗,所有病例选用舍曲林片进行西医治疗。采用个体剂量调整给药,一般剂量为50~mg/d,最大剂量mg/d。观察组在应用舍曲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成药舒眠胶囊,每日晚饭后及睡觉前各服3粒。舒眠胶囊由柴胡、白芍、酸枣仁、合欢花、僵蚕、蝉蜕等8味中药组成。结果:观察组痊愈24例、显著有效7例、进步8例、无效1例、显效率77.5%,对照组分别为22、8、9、1例和75%,两组总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周末用TESS进行评分,观察组(0.45±0.67)分,对照组(0.52±0.87)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两组在治疗结束时,HAMD及CGI-SI的分值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治疗6周后减分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疗法疗效相当。但加用舒眠胶囊组在治疗1、2、4周后HAMD的减分幅度比单用舍曲林组明显,说明加用舒眠胶囊后很快出现治疗作用。陈辰等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5-HT释放减少,突触间含量下降所致。舍曲林可以提高突触间隙5-HT的水平,抗抑郁疗效确切,但起效时间为2~4周,由于舍曲林对5-HT受体的兴奋作用,可导致失眠和睡眠结构改变,而抑郁症患者大多伴有睡眠障碍。舒眠胶囊在治疗的早期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况,减轻了临床症状,提前出现治疗效果。舍曲林与舒眠胶囊联用在治疗早期就出现疗效,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同时也减轻了照料者的心理压力。二者联用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青少年学生抑郁症比较理想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舒眠胶囊与西酞普兰联用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常多伴随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兴趣减退,严重者可有自伤、自杀倾向。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学特征之一,被列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之一。约8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约62%的抑郁症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睡眠障碍。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睡眠障碍常共患发生,抑郁症患者出现睡眠异常的频率高于正常人群,表现睡眠障碍的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人群。同时,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对抑郁症患者的病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抑郁症共患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对抑郁症的治疗不仅要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而且要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因此,临床上常采取抗抑郁剂合并镇静催眠药的方案治疗抑郁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镇静催眠药主要以苯二氮卓类为主,而此类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且引起停药综合征,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途径多,疗效明显,副作用少,是失眠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方法。研究表明,舒眠胶囊治疗失眠症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安全。近年来,中西医结方案在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时以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得到医生患者的认可。鉴于此,本文对舒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现选取收治的98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35~60岁,平均(48.30±6.11)岁,病程4~36月,平均(21.43±6.14)月;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34~59岁,平均(49.22±5.69)岁,病程5~34月,平均(20.41±5.89)月。两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①符合《全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和失眠症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郁病和不寐的诊断标准;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D总分≥17分;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SQI总分≥8分;⑤年龄小于60岁;⑥近1周未服用抗抑郁药物;⑦近1周未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排除标准:①有自杀行为的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有惊厥史或心脏病患者;③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及依赖的者;④药物过敏者;⑤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女性者;⑥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者。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1日10mg,1日1次,早晨口服;艾司唑仑片1日1mg,1日1次,睡前服用,连续8周。治疗组在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基础上给予舒眠胶囊1次3粒,1日2次,晚饭后临睡前各1次,连续8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5-羟色胺系统调节功能失调,可导致抑郁症和睡眠障碍,抑郁症与5-HT关系最密切,抗抑郁剂疗效都要通过5-HT介导,同时5-HT在睡眠中也起重要作用,拮抗5-HT受体增加睡眠,尤其可增加慢波睡眠。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能改善睡眠障碍,因其依赖性、成瘾性、过量致死、停药反跳等众多不良反应且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临床应用。因此,美国推荐各类镇静催眠药物连续服用的时间不宜超过4~6周。中医学中抑郁性失眠症病因属情志失常,以气机郁滞、心神不宁、思虑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肝、心,与脾、肾密切相关,中医治则为疏肝解郁、养血安神。中成药舒眠胶囊具有奏宁心安神、舒肝解郁之效。研究发现,舒眠胶囊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和抗抑郁作用。本研究通过两种治疗方案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相关临床疗效观察,HAMD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改善抑郁症状,治疗组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SQI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改善睡眠障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舒眠胶囊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QL-I评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TESS评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嗜睡、乏力、口干及头昏等不良反应,治疗组仅有个别患者出现轻度胃部不适感,早晨起床精神状态较好,安全性较对照组高。综上所述,舒眠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能在保证临床疗效改善睡眠质量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舒眠胶囊与地西泮对比研究
以地西泮为代表的镇静催眠药物一直是治疗失眠症的主要药物,但其具有较强的药物依赖性。为此,笔者做了舒眠胶囊和地西泮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探讨舒眠胶囊对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将例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女28例,男22例;年龄21~65岁,平均49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6.2年治疗组女23例,男27例;年龄24~65岁,平均50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8年。两组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以难以入睡或多梦易惊,闷闷不乐,情志不舒,甚则急躁易怒,情志不舒,胸胁苦满或胸膈不畅,脘闷嗳气,情志不舒,脉弦,辨证为肝郁伤神证。符合西医《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2-R)》中失眠的诊断标准,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睡眠不深、难以入睡、易醒、早醒、多梦、醒后不易再睡,疲乏或白天困倦、醒后感不适;以上情况每周至少发生3次,连续1个月以上;失眠引起精神活动下降、苦恼或妨碍社会功能;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治疗方法:1治疗组:舒眠胶囊,每次3片,晚饭前和睡前各1次。2对照组:给予口服地西泮片5mg,每晚睡前1次。两组观察时间规定1个疗程为7天,满3个疗程后停止干预,并进行疗效评价。针对3个疗程结束后显效和有效的患者继续随访半个月,不进行结局统计。疗效评价指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失眠的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
对照组痊愈10例(19.73%),显效24例(36.53%),有效16例(30.26%),总有效率86.52%;治疗组痊愈13例(26.46%),显效25例(38.41%),有效12例(23.84%),总有效率为88.71%。两组的临床疗效相仿(P0.05)。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醒后精神状态良好;对照组有29例出现醒后困倦或疲乏,但两组在接受不良反应检查时均未发现异常。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虽然多,但其病机不外乎于邪实和正虚两者。无论是有邪之实证还是无邪之虚证,都是由于脏腑、气血功能失衡所致,其中与肝、心、脾、胆的联系密切。因此,治疗失眠应着重对内脏进行治疗。由于情志所伤致失眠者,经常肝气瘀滞,精神抑郁,久郁不解,心气耗伤,营血暗亏,心神失养。肝藏血,舍*;心主血,藏神。肝和心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循环及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进行,然而二者在病理上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综上所述,由情志原因导致失眠者,应注重疏肝解郁,安神宁心。舒眠胶囊主要的作用成分是柴胡和酸枣仁,营血主气,共同治疗肝脏和心脏,而灯心草和合欢皮起到协助安神的作用,僵蚕和蝉蜕则有熄风祛痰之功效,白芍和合欢花有养血柔肝和解郁宁心的作用。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使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达到合适的时间比例,最终达到恢复自主睡眠和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用药后尚未有不适表现和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因此,舒眠胶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舒眠胶囊与氯硝西泮对比研究
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不新投入临床应用其疗效优不良反应少,为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增加了希望,提高了治疗依从性,但镇静作用弱,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后仍有睡眠障碍,需合并助眠药物治疗,主要合并安定类(苯二氮卓)药物治疗,但这类药不宜久服,久服则易形成依赖性以致病人对服药的依从性差,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对舒眠胶囊与氯硝西畔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维思通和奎的平的睡眠障碍者进行临床验证,评定其疗效和安全性。病例来源于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单一服用维思通或奎的平后1周仍有睡眠障碍者,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其它精神障碍、或酒精和药物依赖者,共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5.46士)岁,据住院号由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舒眠胶囊组)与对照组(氯硝西泮组)治疗组49例,年龄18~47岁,平均(±6.48)岁,病程4个月~22年,平均(2.15±)年,对照组47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6.32±7.06)岁,病程3个月~21年,平均(2.24±1.82)年。2组在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治疗组49例,予舒眠胶囊2.4g/日,口服;对照组47例,予氯硝西泮2~4mg加安慰剂支撑的外观相同的胶囊,服药方法同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7人出现头昏、嗜睡等副作用,3例病人出现记忆力下降,2组间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5-羟色胺(5-HT)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Wodey和Show首次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5-HT功能异常有关。而睡眠障碍与5-HT等失调有关。舒眠胶囊调节CNS内5-HT化学神经递质的含量,有效调节了慢波睡眠和异常睡眠相的时间比,从而启动人体的主睡眠机制,使患者既得到大脑皮层的休息,又得到包括植物性功能在内的全身性休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安定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成瘾性及耐受性,药物疗效常开始时明显,以后作用减弱如加大剂量则易成瘾。因此,本研究探讨中医药合并治疗单一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舒眠胶囊与安定类药物氯硝西泮治疗单一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疗效相当,但停药1周后,前者疗效较为稳定,且无不良反应,病人服药的依从性较好。其机理可能与舒眠胶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5-HT能化学神经递质的含量有关。舒眠胶囊及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均有协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5-HT能化学神经递质的作用。总结
在国家集中采购*策的影响下,舒眠胶囊与西药联用成为更多临床医生的处方选择。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舒眠胶囊与西药联用优于单用西药,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END-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