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李佃贵化坚解毒治肝硬化
TUhjnbcbe - 2021/1/18 15:28:00
李佃贵教授杏林悬壶50余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对脾胃病颇有研究,尤其是对疑难杂症有独到的理论见解和临床经验。李佃贵教授在长年的临床实践中,首次提出了浊*理论,并治以化浊解*为要,屡起沉疴,颇具特色。该文作者随李佃贵侍诊,现将他们对李佃贵浊*理论的认识及临证运用化浊解*法治疗脾胃病的实践体会,分五次撷要如下。
  宋某,男,43岁。年10月26日初诊。患者主诉腹胀、尿少1个月,加重8天入院。患慢性肝炎病史5年余,间断服药治疗,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尿少,8天前因过劳,出现腹部鼓胀,医院,症状未见好转,遂来我院住院治疗。现在身目微*,面色晦暗,腹胀,食后腹胀更甚;腹大,倦怠乏力,食少,腰膝酸软,大便稀,日行2~3次,小便*而量少,舌质暗红,舌下青筋暴露,苔*腻,脉弦细滑。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精神萎靡不爽,巩膜及全身皮肤轻度*染,胸颈部有蜘蛛痣3枚,肝掌不明显,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膨隆,叩有移动性浊音,腹壁青筋显露,肝脾大,肝在右下肋2厘米可触及,脾在左肋下2厘米可触及,下肢轻度浮肿。乙型肝炎病*标志物测定: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e抗原(+),乙肝病*核心抗原(+)。B超示:肝肿大,肝边呈锯齿状,肝内光点分布不均,增强、增粗,血管网走向不清,门静脉内径1.5厘米;脾肿大,脾静脉内径1.0厘米;胆囊大,壁毛糙,腹腔内可见片状液性暗区。超声诊断:①肝硬化伴腹水;②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鼓胀(浊*内蕴,血瘀肝络型)。西医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治法化浊解*,祛瘀化坚。方药:田基*15克,龙胆草15克,垂盆草15克,虎杖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红景天15克,五味子15克,泽泻12克,鳖甲15克,*山甲甲珠9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患者住院期间予抗纤维化、保肝、降酶、利水等西医常规治疗。
  二诊精神较前大为好转,二便通调,腹胀缓解。仍倦怠乏力,食少,前方加*芪20克,焦三仙各10克。用法同前。
  三诊倦怠乏力较前好转,饮食可。出院后门诊加减治疗4个月余,以巩固疗效。直到现在,仍坚持门诊调方,患者身体状态良好,无明显不适,肝功能基本正常。
  

肝硬化是一种虚实夹杂、较为难治的疾病。李佃贵教授认为:本病的病理改变突出,为浊*内蕴,肝络瘀阻,血瘀肝脾,肝脾肿大;呈“浊*”“瘀血”“虚损”交错之势,具有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因此,治疗上强调用化浊解*、祛瘀、补虚之品,复合成方,随症加减,颇获良效。方中:

田基*、垂盆草性寒凉,善解*,利湿退*;

龙胆草清泄肝胆湿热;

虎杖利湿退*、清热解*、活血化瘀,且能泻下通便;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助虎杖使浊*从二便分消;

穿山甲、鳖甲为有情之品,入肝络以消癥散结,有回缩肝脾肿大之效;

肝病及脾,故佐红景天、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之品,符合仲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旨;

五味子甘酸,既能益气,又能酸收入肝,有收敛降酶之效。

二诊中*芪补气兼以利水,并酌加焦三仙以开胃消食。鼓胀乃病情难愈,虚实夹杂之症,故三诊守方治疗,以获长效。

I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网络。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佃贵化坚解毒治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