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
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收绿色“能量”。
绿色“能量”主要是通过行走、乘坐公共汽车、使用共享单车等低碳行为产生的。
通过绿色低碳生活场景,获得绿色碳减排量和绿色积分的低碳行为有很多种。近年来,各地方、各平台纷纷推出个人碳账户,激励更多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那么,什么是个人碳账户?
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各类碳普惠平台、个人碳账户、碳积分平台应运而生。
以北京为例,在北京绿色生活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中,在外卖平台选择“无需餐具”可获得45.72g减排量,每骑行共享单车1公里可获得g减排量,通过指定渠道购买绿色家电,并投入使用后最多一次可获得kg减排量……获得减排量后可以在兑换商城中兑换共享单车30天畅骑卡、电影院代金券、停车券等。
以上包含个人碳排放场景应用、数据采集核算、积分跨界兑换等功能在内的碳减排支持体系,就属于“个人碳账户”。它简便又直观,能帮助消费者算清“碳账”,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减排意识和效率。
11月11日,中国节能协会发布“个人碳减排激励标准”。首次提出通过互联网进行个人碳减排量化和激励的基本框架,对个人绿色低碳行为进行识别、量化、激励、评估、考核等,提供体系化管理指引。
有了个人碳账户,实际运用得怎么样?
开通个人碳账户并实际运用,既能培养消费者持久、普遍的绿色生活方式,也能在生活中形成“减碳”好习惯。
据媒体报道,一名开通“碳账本”且排名靠前的用户表示,他在多个平台都开通了个人碳账户,这些数据都是同步积累,基本可以做到看电影不花钱、骑共享单车不花钱的“境界”,相当于是用积攒的碳积分换了本来要花的钱。
这样看来,通过使用个人碳账户,既能激励绿色消费,提高参与度,也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餐饮浪费、过度包装、“长明灯”、“长流水”等行为,必须引起重视。要实现“双碳”目标,消费者的碳减排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能耗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5%-50%。作为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每个人都少耗一度电、少开一天车,14亿多人“减碳”的努力就会有巨大的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践行绿色低碳理念,需要每个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自觉践行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个人碳账户的使用,是在引导消费者在消费决策过程中更加倾向于绿色消费,让消费模式更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公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我们通过日积月累的低碳坚持,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一份力量,让“个人碳账户”更好助力实现美好、健康、绿色、低碳新生活。
作者
康壮
图源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