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于1月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集体学习”会议落幕不久,一份带有风向标意义的顶层文件悄然落地。
华夏能源网获悉,2月7日,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对外发布《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相较于年12月底的征求意见稿,正式文件将钢铁行业的“碳达峰”口径从“力争到年率先实现碳达峰”,改为“确保年前碳达峰”。
年,中国粗钢产量10.3亿吨,占全球的54%。目前,中国钢铁工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亿吨,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碳排放源,也是中国第一大工业碳排放源。
对于这样一个碳排放“大户”,三部委联合下发指导文件,其“碳达峰”日期一推就是五年,这一罕见决策的出台有着强烈的信号意义,这对于过去一年多来狂飙突进的新能源行业来说,可能不是个好消息。
高层思路有了新变化
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世界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这是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是对全球做出的庄严承诺。此后,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各行各业纷纷规划出台了“双碳”时间表。
但是,在实际落地中,一些激进且离奇的现象在冒头。
如在年下半年于全国各地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此现象就是部分地区激进减碳问题的典型。彼时,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10余个省份均以“拉闸限电”的简单粗暴之举来降低能耗,致使各地工业企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引发全国上下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