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类社会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第三次能源革命。它是以电池作为发展动力,催生出更加绿色化、智能化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时代机遇,站在变革的风口浪尖?
中国在去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年之前争取实现碳达峰、年之前力争完成碳中和”。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将能源结构列入重要完成目标。
其实一些欧美国家早在年就完成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相比,在碳达峰问题上已经迟了。这些国家给碳达峰和碳中和之间预留了足够长的时间来实现转型,而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却只有30年的期限可以完成变革。当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国实现降碳减排的决心!
所谓“碳中和”是指,我国在生产及生活方面,所产生的一定时间段的全部碳排放量,可以利用各种节能减排的形式吸收掉。当排放量与吸收量达成一致,也就实现了零排放,即碳中和。那碳中和又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呢?这需要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各国竞争需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需要从“量”提升到“质”上。截止到目前来看,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实现经济的正向增长的国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经济发展的追求早已经过了只看重数字的阶段。眼下更重要的是,利用全球性的机遇,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就要从碳中和里寻求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爆点。
二、产业升级的需要。
当前,交通运输、制造建筑与电力供热是我国的碳排放的三个重灾区,分别占比10%、28%以及51%。
我国在建筑业和电力方面的碳排放占比,比起发达国家来说,简直是“惨不忍睹”。那么要实现碳中和,就需要找准痛点并逐个攻破。
在电力和供热上,使用风、水、光、核这些清洁能源。在建筑和制造业,则推广并应用低碳的原材料,从源头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在交通和运输方面,则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还应配备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
当然,对于实现碳中和,光靠减排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资源进行回收。
三、碳中和是各国之间的政治较量。
现阶段,不少国家都提出了关于碳的规划部署。显然,碳中和已然成为强国之间的一场博弈和较量。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也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尽管我国因为碳排放量大户的身份,经常被欧美国家所刁难。但是在近十五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碳排放量下降的幅度已经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的平均值了。正因如此,我们要利用这次机会占据舆论的上风,让欧美国家无话可说。当然,这也展现了我国的良好形象和大度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