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提前5年排碳达到峰值,上海该如何实现这一
TUhjnbcbe - 2024/7/28 16:43:00

IT时报记者孙鹏飞

如果全球温度升高1.5摄氏度,海洋中的珊瑚礁将会减少70%-90%。如果升高至2摄氏度,那么99%以上的珊瑚礁将消失。

这组数字来自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1.5摄氏度特别报告》,也撕开全球变暖下难以避免的尴尬现状。“按照目前排放速度,全球气温将在年至年之间上升1.5摄氏度。”因此,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限制至2摄氏度,最好在1.5摄氏度成为《巴黎协议》新共识。这意味着全球政府需要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

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告,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使二氧化碳排放于年前达到峰值,于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上海的步伐走得更快。今年1月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宣示,上海将于年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并于年与美国同步进入碳中和发展新阶段。

那么,上海将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我们的日常生活又会有什么变化?在近日举行的桃浦论坛上,《IT时报》记者寻找答案。

能源更新迭代

1.4亿标准级可再生能源需求

年,上海排放2亿5千万吨左右二氧化碳。从能源消耗结构上看,目前是有占比最大,达42%,煤炭次之,占29%,太阳能占比较少。但前两者在燃烧和使用时,均会排放二氧化碳气体。

如果要在年实现碳达峰,年进入碳中和,意味着石化能源在能源消耗的比重需要大幅降低。这需要依靠可再生能源支撑。

对此,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风亭提出了一个可能方案——氢能,因为氢的热值相对来说比天然气和汽油高得多。据他预计,未来几十年上海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将达到1.4亿标准级。

事实上,如果将上海对于所有能源需求转化为氢能,那么这一数字为3千亿立方米/年,为了保电,未来上海有望利用一部分空间发展氢能和光伏。

不过,李风亭表示,目前在氢能存储、运输、使用上仍有卡脖子问题。

以氢气运输为例,据《IT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氢气储存的主流方式有低温储氢和高态气压储氢两种方式。前者主要通过将氢气置于零下摄氏度环境称为液体存储,这意味着需要投入巨大能耗,而后者采用70MPa的储氢罐,但主要材料需要进口,加之氢气易氧化、不易压缩等特性,对安全性和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目前业内还有通过有机液体、金属氢化物等方式实现在抵压、接近常温环境下储存氢气。“希望(这些技术)未来几年能有突破。”李风亭说。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能源环境所所长张瀚舟则在桃浦论坛上介绍了上海有一种可行的减碳资源——地热能。据他介绍,除了松江地区地热资源相对欠缺之外,上海其他地区地热资源非常丰富。不过因为城区规划建设加之对地热资源掌握不成熟,往往令地热能被忽视。

在张瀚舟看来,如果把这部分能源拿来使用,比其他方式更有利于减碳发展。“这些店未来是可以探索的,尤其在孔蒂布局、规划和探索上。”他补充道。

绿色转型代价

减碳规模超过70%生产投入剧增

为了减碳,能源更替之下还有产业的绿色转型。

张瀚舟引用一组数据,目前上海工业领域碳排放占整体的30%以上,产业园区也占到排放总量接近1/3的水平。

就在今年2月份,宝钢、东方航空等家企业位列《上海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版)》。这意味着,这些企业的年度碳排放量被设定上限。

如果年度排放量配额被用完要怎么办?答案是从碳排放交易平台购买其他单位的余额。据悉,上海是全国八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城市,而在今年6月底前全国碳交易平台将上线。

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数据,年度上海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为1.05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储备配额),这是上海碳排放总量的天花板。

当然,这里还有个两难情况。当经济发展遇上低碳发展,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张翰舟认为,要形成大规模减碳需要有相应代价,“我总觉得人类技术肯定是往前发展,一旦实现价格下降了,未来发展趋势一定会进入脱钩时代。”

他分享着一个数据,当中国减碳规模超过70%时,经济投入会成陡峭上升之势,此后等候是拐点的到来。当然,这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此外,他认为提出全面绿色转型是系统性工程也需综合性的考虑,同时建议从源头和末端、技术和管理要共同推进,避免单领域的冒进。

居民如何低碳?

做好垃圾分类,不能无节制装修

为减碳付出的巨大代价,不应只在政府、企业端。事实上,每个居民都可以选择更低碳的生活方式。

还记得两年前施行垃圾分类时的情形吗?尽管一开始每个人都不适应,但这是未来低碳社会的必要举措。

当上海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开始提升,我们需要为低碳生活做得更多。张瀚舟呼吁,有条件情况下,当我们选购商品时尽量选择更加清洁、低碳、可回收利用的商品。同时他认为,如今在外卖、快递行业蓬勃发展之际,用户可以选择可讲解材料制作的包装盒实现共同目标。

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则聚焦于居民购房装修行为。在他看来,未来上海居民购房后不能毫无节制装修房子,而需要加上双碳考量。这需要政府将双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如果到年全球变暖温度限制在1.5摄氏度,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比-的基线高出26-77厘米,这比上升2摄氏度情况下降低约10厘米。细微的0.5摄氏度差别能让多达万人免于海水、洪水侵袭,基础设施受损的窘境。

既然未来有些故事的结局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降低损失。当低碳、绿色概念开始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个普通人能做的不只是关心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前5年排碳达到峰值,上海该如何实现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