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新经济导刊,作者高世楫俞敏
新经济导刊
《新经济导刊》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面向新经济领域的国家级权威期刊,以洞悉经济变革和创新趋势为宗旨,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管理以及创新创业、转型升级等,是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刊和CNKI中国知网上网期刊。
文|高世楫俞敏
中国共产*从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此基础上找到了一条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我们要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提出“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个重大战略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必须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完成对子孙后代和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在领导并推动中国发展进程中,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
年,中国成为最早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之后,中国不仅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而且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策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决捍卫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年中国*府核准了《京都议定书》。年中国*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到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策措施,要求年单位GDP能耗比年下降20%。年,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共同制定和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到年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年11月,中国发布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使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制度、*策更加系统化。年6月,中国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到年的自主行动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并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抵御风险、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向更高水平迈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实现公约目标所能作出的最大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个非*府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
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世界各国在年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中国在自主贡献、资金筹措、技术支持、透明度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争取了最大利益。年,中国率先签署《巴黎协定》并积极推动落实。到年底,中国提前超额完成年气候行动目标,树立了信守承诺的大国形象。通过积极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中国的风能、光伏和电动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为全球提供了性价比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产品,让人类看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未来已来”,从根本上提振了全球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阐明,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同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这一庄严承诺,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积极评价。在此后的多个重大国际场合,习近平反复重申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并强调要坚决落实。特别是在年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宣布,到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习近平还强调,中国历来重信守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落实上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示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体现了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为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强大动力,重振全球气候行动的信心与希望,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这向全世界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雄心和大国担当,使我国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努力贡献者,逐步成为关键引领者。
二、“双碳”目标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人民谋幸福,就是要求*和*府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原则,促使中国共产*逐步深化对现代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认识。经过多年探索,最终形成了新时代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现代化总体布局,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显著特征。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正是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基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知,人们逐步认识到依靠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增长模式,已经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日益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已开始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现有的发展方式日益显示出不可持续的态势。为了永续发展,人类必须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虽然发达国家应该对人类绿色低碳转型承担更大的责任,但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不能置身事外。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关键时期,工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使中国传统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处于高位,严重影响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影响提升人民福祉的现代化建设。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年前碳达峰、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要求,体现了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双碳”目标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引领性、系统性,可以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着眼于降低碳排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突出降低碳排放,有利于传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治理,使环境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控制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强调降低碳排放人人有责,有利于推动形成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降低物质产品消耗和浪费,实现节能减污降碳。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在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碳捕集与利用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从长远看,实现降低碳排放目标,有利于通过全球共同努力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使人与自然回归和平与安宁。
我国在实际工作中也正是按照“30?60”碳目标而扎实推进的。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地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列入中国年远景目标。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重点任务之一,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出明确部署。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要制定年前碳达峰的行动计划。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和中央*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创新驱动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落实,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实践行动上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谋划“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持续不断治理环境污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必须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坚持*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要突出强调创新驱动的绿色发展,因为科技创新是走向碳中和的终极解决方案。*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相关产业*策的精准支持,我国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国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总体处于全球前沿。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近一篇报告,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产品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太阳能光伏制造业中,中国拥有全球90%以上的晶圆产能、三分之二的多晶硅产能和72%的组件产能;在风力发电机的价值链中,中国拥有大约一半的产能;中国的锂电池制造业约占全球供应量的四分之三。这些支撑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系统、最大规模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并为全球清洁能源产品的快速扩散和应用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中国在风能、光伏、氢能、地热、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科研实力也比较雄厚,论文数量、入选前10%的优秀论文数量、专利数量等都名列前茅。这表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技术创新的潜力巨大。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领域,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仍然整体领先,在前沿技术、高端设备、先进材料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并试图通过科技脱钩阻止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巩固现有成果和进一步实现突破,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但同时也要看到,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努力,让我们具备了坚实的产业生态基础、较强的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人力和科技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央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下,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多点突破、系统集成,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产业技术系统向以绿色低碳智慧能源系统为基础的新生产系统转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共产*的百年奋斗史和改革开放史表明,拥有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驱动,一定会实现“双碳”目标,成为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者,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出巨大贡献,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参考文献略)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策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新经济导刊》年第2期
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国智库ChinaThinkTank=====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