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林迎楠)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九届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我国要实现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值、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推动经济、能源、环境实现均衡与路径优化,加速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今年9月份,中国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对我国推进能源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表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拆掉能源体系中的“围墙”,让各能源品种有机融合,共同担当起降碳减排的重任。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指出,要尽可能少用碳基能源,提升碳基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相对减碳的路径利用,研发碳捕集利用路径。“科技将决定碳基能源的未来,科技也将重塑未来的碳基能源。”吴吟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说,中国能源禀赋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和缺气,要实现规模化低碳乃至无碳能源,回归地球生态平衡,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有效路径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主任刘强指出,碳中和承诺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必然和更高的要求,是摆脱对资源和资本高强度投入的机会。把碳中和的压力转变为新型能源产业技术、新能源业态发展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动力,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了《碳中和前景下的能源转型:选择与路径——年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未来能源系统》(下简称“报告”),对如何实现年之前碳达峰和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报告指出,中国能源体系原本是一个高碳、高煤的系统,需要在满足经济与民生对能源需求、经济上合理且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推动能源体系从高碳化石能源为主向碳中性能源、低碳能源和非碳能源转型。
报告表示,目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难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碳基能源比例过高,且其中大半为煤炭;二是各种非碳能源实现减碳没有问题,但是没有碳中和即固碳效果;三是实现碳中和的各种技术成本居高不下,仍有待技术突破。为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力发展新型碳中和产业技术经济体系,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