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胡相洋
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企业必然是推动实现碳中和的中坚力量。中国提出年实现碳达峰、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及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并通过机制及科技创新推进疫后经济绿色复苏、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18日举行的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上,围绕“碳中和”,来自欧力士、道达尔、威立雅、英利集团、特锐德等企业嘉宾,从碳交易、中欧加强“碳中和”合作等角度,分享一系列助力城市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观点和建议。
“三端发力”逐步达成
一般意义上,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净零排放。
成立于年的英利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圆桌论坛中,英利集团*委书记、总经理郑小强说,碳中和看似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实现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人为固碳端则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
有着年历史,进入中国30多年的威立雅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