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气功是练气和练意的运动呢?中医理论认为:“气者人之根本也”。这里所谓气,即是真气。
真气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人体中的先天之气(即禀受于父母之精气,又称元气);二是人体中的水谷之气(即是人吃进去的营养物质所化生的精气,又称谷气);三是天地之气(主要是指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又称大气)。这三者(元气、谷气、大气)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
练真气之初,是先从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通过各种不同功法,不同呼吸方式的练习,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即形成匀、细、长、缓的腹式呼吸,由开始的以意诱导进展到自然有规律的呼吸,把自身“内气”调动起来,使真气充沛,并循经络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病强身的目的。
意,就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最高水平,叫做意识,练意就是锻炼意识。在练气功中的调整呼吸,调整姿势,排除杂念入静放松,都靠意识来处理的,通过刻意识的调节呼吸,吐故纳新,通过练气与练意的密切配合,做到意气合一,才能增强人体真气,达到气功的真正目的。难怪外国人把中华气功为“Breathingexercise,即呼吸锻炼。
什么是呼吸呢?我们不妨从解剖学角度去看看。机体在生命活动中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细胞内的氧化过程。细胞在氧化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以确保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并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机体的呼吸过程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的:肺呼吸又称外呼吸,是指外界空气与肺气之间,即肺泡与肺毛细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通过血液循环把氧气及时地由肺运送到组织细胞,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以排出体外。组织呼吸又称内呼吸,指血液或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有时这一名词还包括细胞内的氧化过程。
空气进入肺泡后,和肺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这样交换后,氧气由动脉血运到身体各部组织,组织与血液之间再进行次交换,氧气最后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经细胞间隙液进入静脉血液,随血流循环到肺,再进行气体交换。
肺泡气直接与肺毛细血管血液直接进行气体交换,其成份既不同于吸入气也不同于呼出气。通过呼吸运动,肺泡气不断获得更新,因而保持了它所含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性。肺泡气氧气分压高于静脉血,其二氧化碳分压则低于静脉血。因此,氧气由肺泡向静脉血扩散;而二氧化碳由静脉血向肺泡扩散。这样,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当动脉血经毛细血管流向组织时,组织内氧气分压低于动脉血;而其二氧化碳分压则高于动脉血,这里又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动脉血经过这次气体交换后变成静脉血。组织由此而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气体扩散的速度,如果某一气体扩散速度快,则其交换也快;另一气体扩散速度慢,则其交换也慢。
肺换气效率降低就要影响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继而影响细胞代谢;细胞本身受某些药物或其它病理变化,也会影响从血液中摄取氧,二者都可以造成细胞缺氧。
呼吸运动的特点,一是节律性,二是其频率和深度随机体代谢水平而改变。呼吸肌属于骨骼肌,没有自动节律性,呼吸肌的节律性活动是来自中枢神经系统。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随机体活动(运动、劳动)水平改变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维持血液中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浓度的相对稳定。这些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实现的。
在中枢神经里,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它们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等部位。脑的各级部位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不同,正常呼吸运动有赖于它们之间相互协调,以及对各种传入冲动的整合。
气功就是依据上述原理,刻意识的运用呼吸、调理呼吸,增大肺活量,促使肺换气效率增高,又因全身血液与呼吸紧密相关联的,通过锻炼后能加大血液中摄取氧气,致使身体健康,祛病延年;同时,也使我们了解了气功的机理和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