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平风物之中药材柴胡一味中药见天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柴胡一味中药见天地众生

文高原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饮片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北柴胡主产于北方地区(柴胡也是原平的地产中药材),以根入药,常于秋季采集,又有秋柴胡之名;又其药材根头膨大,少弯曲而质较韧,不易折断,故称硬柴胡。《本草汇言》说:“如《伤寒》方有大、小柴胡汤,仲景氏用北柴胡也”。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单味柴胡治疗头痛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柴胡是医圣张仲景方中的重要药物,《伤寒论》入7方次,《金匱要略》入7方次。有人曾对全国位国家级名中医进行临床经验的调查,结果提示,在全国名中医擅长使用的药物序列中,柴胡位居第3。可见柴胡是一味常用的药物。

清代苏州名医叶天士曾说过“柴胡劫肝阴”的话,之后,此说流传甚广,许多医生害怕使用柴胡,导致用柴胡不仅量极小,仅一二钱,而且还要用醋制以防止柴胡所谓“耗散肝阴之弊”。但是,也有不少医家反对此说。如清代名医徐灵胎就很反感叶天士的说法,他批评说:“此说何来?此老终身与柴胡,为仇为何?”(《临证指南医案》)。现代名医章次公曾尖锐地批评了这种现象,曰:“近代谓柴胡激动肝肠,非阴虚之人所宜服,柴胡性升窜散,非江南之人所宜服,种种邪说真不啻痴人说梦……近人用柴胡多不过二钱,日二服,每服得钱许,以今例古,已属太轻,乃有见用柴胡四五分而骇异者,是则极天下之至愚,不足责矣。”

柴胡主治中医所说的“往来寒热”和胸肋苦满之证。

所谓往来寒热,包括三种情况。第一,指患者发冷发热持续较长的时间。这种发冷发热,多指体温不正常。往来寒热,即比较长时间的体温不正常。许多发热性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多日者,多可以看作是往来寒热。第二,指一种寒热交替感。这纯粹是患者的自我感觉,即或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或心胸热而四肢寒,或上部热而下体寒,或半身寒,半身热。这种寒热交替感还包括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过敏,如特别畏风、怕吹空调等。第三,是一种过敏状态。这是在第二种情况上的推延,即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音响、气味的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由此带来患者肉体和心理的种种不适。以上表述提示,往来寒热与体温高低不完全一样,中有体温高者,如感冒发热、疟疾,但也有体温正常者,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寒热理解为发烧。往来寒热,作为一个症状群,可以出现在许多系统的疾病中,如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女性月经病等。

往来寒热中,“往来”也有特殊意义。第一,指疾病呈迁延性,病程呈慢性化。所以,古代治病首选汗法、吐法、下法,如果汗、吐、下以后疾病依然不能痊愈,则必定进入和法,柴胡就是和法的代表性药物。第二,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第三,指没有明显的节律,时发时止,不可捉摸。对具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特征的疾病,中医常使用柴胡类方。如清名医费伯雄曾用含有柴胡的处方治疗1例隔日彻夜不眠的奇症(《医醇胜义》);岳美中先生用小柴胡汤治愈每日正午全身无力的小儿(《岳美中医案集》);日本有报道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都是以“往来寒热”与“休作有时”为辨证依据的。所以,临床上具有发病呈周期性或时发时止特征的疾病,经常使用柴胡类方。

所谓胸胁苦满,有两种情况。一指患者有自觉的胸膈间的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感,患者常常以“胸闷胸痛”、“无法呼吸”、“要想深呼吸”、“腹胀”、“心里不舒服”等为表述。患者常常伴有上腹部不适感、腹胀、嗳气等躯体症状:二指他觉的胸胁部硬满、肿块等。如沿肋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该部有胀痛不适感。日本学者细野史郎先生有一“捏诊法”,即医生以大拇指与食指、中指轻轻提捏胁肋的皮肤,有组织肿胀变厚的感觉,病人感到明显疼痛,医生用手指捻动时,指下有沙沙的摩擦感者,为胸胁苦满阳性,也有人称为“季肋部浮肿带”。此外,胸胁部的肿块也属于胸胁苦满的范畴,如乳房的胀痛与结块、分泌异常,腋下的肿块等,均有使用柴胡剂的机会。

对胸胁苦满,还有两点要强调。第一,根据临床经验,胸胁的部位寒热往来可作适当延伸,如头面肩颈身体两侧部位的疼痛、肿块等,也可归属于胸胁苦满的范畴。如偏头痛、耳疾患、肩颈部的酸痛、甲状腺的肿胀、耳疾以及腰胯部的疼痛、腹股沟的肿块疼痛等,临床可以考虑使用柴胡类方。所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煌教授将胸胁部、身体的侧面、腹股沟等部位称之为“柴胡带”。第二,胸胁苦满的“苦”字,除表示患者胸胁部的不适感比较明显或持久化以外,还指患者的心理处在一种抑郁痛苦的状态。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神情漠然,可以出现食欲不振,《伤寒论》所谓的“默默不欲饮食”;也可以出现烦躁、恶心、口干口苦、咽喉异物感等,所谓的“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等。有的患者还有睡眠障碍、疑病心理等。

柴胡配方1

具有往来寒热、胸肋苦满特性的疾病,如各种发热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变态反应疾病、艾滋病、甲状腺病,柴胡经常配伍甘草、*芩、半夏、*参等,方如小柴胡汤。

《伤寒论》:柴胡半斤(30g)*芩三两(15g)半夏半升(15g)人参三两(15g)甘草三两(15g)生姜三两(15g)大枣十二枚(20g)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是临床应用较多的方剂之一。《伤寒论》曾用大量的条文叙述了小柴胡汤的方证、加减法、类证及类方,后世也从临床应用及药理实验的角度对小柴胡汤作了许多探讨。特别是日本,对小柴胡汤的应用广泛,研究也很深入。年日本汉方制剂的产值为亿5千万日元,其中小柴胡汤的产值即有亿日元。和我国不同,日本常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炎,对此的药理研究与临床研究也颇多。年,日本新闻界报道医学界发现小柴胡汤可导致肝脏功能损害,由此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日本厚生省下令对汉方制剂的副作用作进一步的审查,汉方界也就此对辨证论治使用汉方的基本原则作了强调。众所周知,中医学的灵*是辨证论治,小柴胡汤的应用与否,不是以诸如肝炎、胆囊炎之类的病名为依据,而是取决于有无小柴胡汤证。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所治的病症比较多,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有较多的或然证者。如“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或微热,或咳”等;有“呕而发热”者;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并腹痛而呕者;有“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有“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有“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者;有“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综上所述,《伤寒论》所规定的小柴胡汤证有如下三大主证:①胸胁苦满,或胁下硬满,或胁下痞满。②往来寒热。③呕吐、不欲食或不能食。

柴胡配方2

胸肋苦满、腹痛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等,常配伍*芩、大*、枳实、芍药等,方如大柴胡汤。

《伤寒论》:柴胡半斤(20g)*芩一两(10g)芍药三两(20g)半夏半升(15g)生姜五两(15g)枳实四枚(20g)大枣十二枚(20g)大*二两(10g)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柴胡汤是柴胡类方中的泻下剂,不过,大柴胡汤不仅仅是通便,还有解热、保肝、利胆、降压、降脂、促胃肠动力、抗凝血、解痉、松弛平滑肌、抗炎、抗变态反应等多种作用,临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那么,大柴胡汤的方证是如何规定的呢?

《伤寒论》这样记载:“柴胡证仍在者,先予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予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予大柴胡汤”。《金匮要略》说得更客观:“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从经典原文可见,大柴胡汤证的发热、呕吐、胸胁苦满等主证,较小柴胡汤证更为严重,并有“热结在里”证与“郁郁微烦”的症候。热结在里,指里实热证,即是既有便秘、腹胀、腹痛或热结旁流、利下臭秽稀水等的里实证,又有身热、口干、舌面干燥、烦躁、舌红苔*的热证。郁郁微烦,是精神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易怒、烦躁乃至狂躁、精神错乱等。

根据经典使用指征及后世的应用经验,大柴胡汤证可规定如下:

1。按之心下满痛,或心下急,或心下痞硬;

2。呕不止,或呕吐而下利,或便秘,或腹胀、暖气;

3。或发热汗出不解,或*疸、或头痛;

4。郁郁微烦。

心下,是大柴胡汤证的主治部位,心下急,指剑突下三角部位拘紧感或窒闷感;心下痞硬,指按压见腹肌紧张;心下按之满痛,是大柴胡汤证的重要客观指征。医生在按压上腹部以及右肋下时,常常有比较明显的抵抗感和压痛。胆胰疾病多见此腹证。严重者,可见腹痛拒按;病情轻者,则可出现暖气、腹胀等。

呕吐,是本方证的又一重要指证。这是胆道胰腺疾病的主要症状。

大柴胡汤证的或然证较多,大多表现为发热、便秘或腹泻,或呕吐,或*疽,或头痛等。这可能与所病变的系统不同有关。如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可见发热,消化不良可见便秘或腹泻,胰胆疾病可见呕吐、*疸,高血压等可见头痛等。

所以,柴胡是一味使用最多的中药材,除了大小柴胡汤,柴胡配方还有许多,如:

——以胸肋苦满、惊悸、失眠为特征的疾病,常配伍半夏、茯苓、龙骨、牡蛎、桂枝、大*、*芩等。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以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四肢冷、腹痛为特征的疾病,如低血压症、抑郁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消化道疾病、泌尿系结石等,常配伍枳实、芍药、甘草等,方如四逆散。

——疾病呈慢性化、症状呈顽固性,如顽固性失眠、顽固性疼痛、顽固性呃逆等,四逆散的基础上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方如血府逐瘀汤。

——与月经相伴的疾病,如经期前乳房胀痛、经前浮肿、经前头痛、经前发热等,常配当归、芍药、茯苓、白术等,方如逍遥散。

不经意间,竟然编了这么一篇太过“专业”的中医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消化理解,最后还是附上一首较为感性的“本草诗”吧!

柴胡

一小儿每午时身弱无力,过午则愈

一妇女肌肤粟起四肢寒凉心胸热闷

一老者得奇症:胸膈气塞,隔日无眠

往有烈日来有冰霜,寒热时休时止

一味柴胡,见天地见人体见了众生

两胁胀痛,我想要深呼吸

两肩酸痛,你心里不舒服

两侧肿痛,他默默不欲饮食

往来寒热时休时止。一味柴胡

见人体见众生见了天地

半表半里,杂病难愈,小柴胡汤和之

硬块硬物,体壮痛多,大柴胡汤下之

来有冰霜往有烈日,寒热时休时止

一味柴胡,见众生见天地见了人体

编者注:

以下再附上本文作者高原本草诗四首。集文学与医学为一体,恐国内首创,而非具文学与医学双重研究者无以完成。

(1)吴茱萸

赤果兮垒垒,成簇兮耀目。漫山茱萸

凝作一股烈香,弥漫在楚国的大殿上

捧着香囊的这双手,来自弱小的吴

囊中何物?爱珠玉的楚王眼里

尚放不下这些豆粒大的干瘪药果

数年后,楚地广植吴萸,瘟疫已绝

腹痛吐泻的万千性命,已赖此物救活

八世纪。日本国的山坡上,茱萸漫布

坡下大云寺一群病者在地匍匐

釜中药香,与楚国大殿上嗅着一样

鉴真和尚煎药讲经抬眼望天

失明的双眼望见了大唐:正是重阳

有人巅顶痛有人腹中寒登高祛邪

插戴茱萸。遍插茱萸呦,少了一个人

(2)芍药

爱是头脑生了病。沟回深深,穿过毛发的丛林

摘我唱吧,赠之以芍药。我是叫将离的草

光色灯影,万茎吐蕊,从扬州开到北京

可以笑闹,可以醉眠,花中人曾经美好

腹中时有急痛。阵阵收缩,肌肉紧绷如鼓皮

饮我的根,白芍缓肠胃,赤芍通脉络

诗画颂我,华佗种我,李时珍尊我为花神

将离可离,活血止血,男与女何曾离开我

小腿屈伸不利,脚挛急。你终于走累了

捣我为散,沸我做汤,轻轻扔掉你的拐杖

何处芍药天下冠,路边风景,你可曾仔细看

花前花后,土下土上,可有白芍生根开放

花叶自可赏。纷繁熙攘,多为衣食忙

孤根苦可用。解痉止痛,采药念神农

(3)甘草

病体似一只紧锁的魔箱,症状似黑云弥漫

古之医者绝不会打开它像打开一架机器

看带血的脏腑哪里出了问题绝不会的

他如炬的目光透过浓重的黑,照见了证据

贵族草民黏膜溃疡是用甘草的证据

父母亲友形瘦肤枯是用甘草的证据

躁如困蝇,可使脱身,逃向明朗天光

急如飙风,可使消弭,融于泱泱绿野

厥如僵虫,可使化蝶,翩然春的花海

痛如绞搾,可使松解,轻舒一口长气

逆如倒灌的雨,可使疏浚,自然流通

悸如颤栗的鸟羽,可使之坚,翔于天际

誉称国老,调和诸药,解一千二百草木*

惟有那胖胖的“尊荣人”,甘草,须慎用

(4)麻*

泥土焦躁欲裂。北中国的太阳千年不动

炙烤万物。一丛一丛,节节浅绿的梢

我举着花,在干旱河床,山坡山脊

等这个*肿的人。他来了,脚肿着

腿肿,全身*肿,肿肿的眼睑张开了

咳喘数声,一只水鸡,喉咙里鸣叫

三万根麻*合抱,粗不过他强壮的腰

皮肤糙如脚下土,舌苔厚腻如雪

胖大舌头嚼我,味麻。汗,就要出来了

那是渗出来的,从肌肉酸痛的身体里

渗出来的。千万年阳光暴晒我学会

从任何细微的毛孔窍洞里渗透的本领

我将带领诸药渗入他的顽痰死血中

现在,且让他发一身汗,然后消肿

作者

简介

高原,山西翼城人,现居太原。钱锺书研究者,中医文化研究者,影视文化研究者,传播学者,市场营销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深入研究,采用符号学、语言学、传播学、人类学方法重新发现中国古典文学之美,为多家卫视导演编播四百多集文化类节目,为某电影频道审核剧本若干,多学科著述数十种,用现代镜头理论解释屈原《离骚》、《九歌》,杜甫《秋兴八首》,李商隐《燕台四首》,均有独到创获。在钱学(钱锺书研究)方面,也有多项新发现。

◎本平台属于公益平台,致力于地方文化和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

◎我们会不定期推送读者作品集锦,热忱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踊跃投稿;

◎投稿需原创首发作品,如平台录用会在三天内通知;

◎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