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碳中和下的中核行动丨中国核电实现双碳 [复制链接]

1#

开栏语

如若总结年,“双碳”绝对是热门词汇。从年初的“两会”,到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大会,再到中美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双碳”在专家、学者、媒体间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讨论。

我国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说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并不为过。试想一下,将来的某一天,我们拿起一件商品,生产全流程的二氧化碳已经在它的标签上。而购买一件电器,它生命寿期的碳排放量也明确在标签上。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使用一度电,需要根据它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收取一定的税收……

当碳排放成为一种属性,一种标签,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作为绿色低碳能源,核能在这场社会变革中起到作用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核能技术在零碳低碳领域引领的变革更是让人期待。集团公司官微开设栏目聚焦“双碳”目标下的中核行动。

碳达峰与碳中和,在社会大众以为其只是人类在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升温问题时,国际经济研究者们却嗅出了其中可能酝酿的硝烟,据《经济学人》杂志分析预计,未来,一场事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新的更激烈的博弈,可能会通过全球碳排放税来进行。在这场可能影响全世界人民福祉的根本性变革中,作为目前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的能源行业的变革首当其冲,而核能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的地位和作用则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为中核集团助力国家打赢“双碳”目标的主力军,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深度挖掘和广泛开拓自身潜力,积极探索可能的业务发展方向与实施路径。

实现“双碳”,核能优势独特

已成国际共识

“发展核能是实现‘双碳’目标最为现实的战略选择!”今年9月16日,在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上,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开章明义。

在他看来,核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占地规模小、长期运行成本低等独特优势,目前可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电源,已成为世界清洁能源主力军。核能通过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对优化能源整体布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越高,越有利于电网对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消纳。同时,我国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市场的多元需求也必将加速促进核能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今年8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发布的年《核能技术简报》称,“核能是低碳电力和热能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核电作为低碳能源,50年期间避免了约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全球近两年的能源相关的排放量。而且,由于核电站既生产低碳电力又生产热能,在世界许多地区具有成本竞争力,也为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脱碳提供了机会,在未来的脱碳能源组合中,核能具有潜力增加与其他低碳能源的整合。

得益于国内最丰富的核电堆型,中国核电也拥有业内领先的核电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截至年9月,中国核电满足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综合指数计算条件的22台机组中,有19台机组达到满分分,这个成绩充分表明,其运行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核能及其多用途事业发展带来非常好的契机,也对核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近日,我国政府也对核能在“双碳”战略中的作用传达了新的期待。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大核电标准化、自主化力度,加快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培养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持续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

如何在服务“双碳”战略目标前提下谋求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核电自去年以来一直在积极思考的论题。

做实“存量”,满发多发

度电必争

“中国核电将五业并举赋能清洁美好未来。”在五道口论坛上,卢铁忠介绍了中国核电助力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五业并举”是中国核电早在年制定的《发展规划战略纲要》中就有的概念。如今放在“双碳”目标下,则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

尤其最近全国多地“拉闸限电”,给当地民众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国家有关部门也鼓励发电企业努力发电保供。作为清洁低碳电力企业,为了应对近期的“保供”要求与远期的“双碳”目标,中国核电首要的工作是确保现有机组的发电量。

“从年5月份以后,按照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主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基本上都是能发尽发,度电必争。我们今年的发电量较之去年按照有调峰做的发电计划,已超发亿千瓦时。”中国核电安全质量部主任王国华说。

满发之外,中国核电也在努力从技术改进和大修优化上来找突破,以此提高现有机组的发电能力。

“提高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提升发电能力,本身就是我们的常态化工作,首先要做好安全管控,特别是核安全管控,确保核安全是核能行业的发展基础;其次要通过开展设备可靠性管理确保机组设备更安全可靠;再次要做好经验反馈工作和防人因失误管理,杜绝人因造成非计划瞬态;同时,还要在核电厂管理流程优化,特别是核心业务流程优化方面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核电厂安全和运行管理水平。”王国华介绍道。

“虽然核电厂运行绩效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国际一流核电集团对比,我们在核电机组大修方面还具有潜力可挖。去年开始我们就成立了大修优化专项工作组,研究推进核电厂大修优化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年共19次大修我们已经完成了15次,目前已比去年节省了十分之一的时间,总共节省了66天的工期,对于一个百万千瓦机组来说,这相当于多发了约30亿千瓦时。”

在提升防人因失误工作的有效性方面,中国核电正在研究在既有的激励措施之外追加新的激励方案。

安全管控是三项工作中做得最有创新意义的。“我们一直在进行安全隐患风险排查和推进设备定级工作,以识别出更可能会导致机组停堆的关键敏感设备,特别是识别出安全环保关键敏感设备,再针对性加强管理,既能做到安全可靠运行,也提升了环保管理水平。我们这项工作已被集团采纳为企业标准往其他的板块去推。初步畅想,我们会按照集团领导要求把它升级为国际标准,向WANO推介。”王国华说。

实现“双碳”目标既是企业为实现全球气候环境治理和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核电企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需求。双碳目标既是压力和约束,也带来了机遇。为了满足约束而努力促进自我完善提升,所取得的成效恰是“双碳”目标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反哺”。

此外,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延长机组的使用周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更换更省电的设备、调整运行方式等途径力求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也是中国核电正在积极提倡开展的做法。

“像秦山核电30万千瓦机组就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后提高到35万千瓦,发电能力提高,意味着核电贡献清洁能源的力度更大了。”中国核电战略投资部孙华鹏说。

但在他看来,通过“精打细算过日子”在现有的机组上做文章,增量毕竟有“天花板”。抓住存量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积极进行未来产业和技术布局,扩大增量才是更长远的选择。如开发新厂址、大力发展非核清洁能源以及开拓核能多用途、发展敏捷端产业等。

做优“增量”

为国家把“菜”提前备足备好

开发新厂址这个“饭”要看“天”吃,得国家允许多上核电项目才行。国家主动提出“双碳”目标,无疑是为核电发展及时刮来了一股东风。

“之前,我们去一些地方谈项目的时候,对方经常表现出许多顾虑,致使工作难以推进,因为他们毕竟还有火电等更多选择。如今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能源需求较大的省份,跟我们合作的意向一下子迫切了许多。因为国家要求年实现碳达峰,年实现碳中和,而核电站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从开工到建成基本上要58个月左右。即使今年核准,明年开工,差不多也要到‘十五五’才能享受到减排的作用。”中国核电核能开发事业部贾朋说。

中国核电也在加大新厂址开发力度,通过实施“一厂一策”“一省一策”的厂址开发策略,力求做好核电项目发展与国家、地方和行业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厂址储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选址、保护到开发成熟基本都需要三五年时间。公司领导制定的目标就是我们随时得把‘菜’准备好,确保无论什么时候国家需要,我们都随时能够端上来,不能等点了菜才去买菜,那就来不及了。”贾朋说。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年在运核电要达到万千瓦。而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团体提出核电发展年达到1.5亿千瓦装机的目标。这意味着之后每年将建设6~8台左右的新机组。而按照这个速度,到年,沿海核电厂址将成为稀缺资源,欲开发新厂址,只能考虑内陆。众所周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内陆核电厂址一直处于保护论证阶段,何时开工重启,尚无具体时日。

而在其他国家,核电建在内陆是普遍现象。根据世界核协会(WNA)公布的数据,截止到年1月,全球在运行的台核电机组中,有台分布在内陆,占比57%。世界核电装机最多的美国,96台核电机组中有85台分布在内陆。核电发电占比最高的法国,58台核电机组中有40台分布在内陆。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业内人士立即从中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除始终如一强调“安全第一”以外,这是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用“积极”的字眼来表达核电发展工作安排。“积极”意味着主动谋划发展核电并保持合理的发展节奏;“有序”意味着扭转核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合理布局,发挥其支撑电网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的作用。这都为稳妥启动内陆核电发展带来良好“政策”机遇。

做强“动量”,积极拓新

多触角齐头并进

核电新项目开发的周期相对长,中国核电早就在积极开拓核能多用途市场,如依据市场需求和相应条件逐步实施核电机组热电联产,目前已结合用户需求形成了“玲龙一号”小堆、燕龙核能供热堆、高温气冷堆等固有安全性高、综合应用能动和非能动性设计等先进堆型,它们可供热、制冷、海水淡化、制氢、工业供汽,靠近城镇或偏远岛屿布置各适其宜,将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核能服务客户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过程中,中国核电也意识到,在提高公众对核能发展的接受度,完善国家核能多用途应用的标准法规体系,更好地匹配用户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的创新工作也同样重要。

但这些在中国核电看来,尚不是圆满。

“国家年要实现碳中和,而目前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只能是实现碳达峰而已,碳中和是指零碳排放后还要减碳,要实现这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发展减碳技术。”孙华鹏说,“目前减碳方面这方面比较热门的话题有碳捕获、碳处置、储能等。”

碳捕获是指通过某种新型技术和设备把排放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碳处置则是将其打入底下封存或者在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利用其把天然油等顶上来;储能的技术就更宽泛了……

诸如此类的新科技创想,中国核电负责敏捷端产业方向开拓的团队也正在积极跟踪、尝试。

“敏捷端产业本质上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按照‘重研发、技术自主、相对轻资产、快速进入领先梯队’的定位,精心选择技术路线和产业投资项目,当前重点聚焦于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中国核电市场开发部谢美茜介绍说。

“公司已初步搭建了敏捷端新产业投资平台,建立了该领域的创新制度体系,并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当前正积极推进若干重点项目落地。”

相较于尚在摸索的敏捷端产业,中国核电在非核清洁能源领域已经深耕多年,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年前三季度,中国核电公告累计商运发电量.14千瓦时,同比增长22.92%,其中风、光等非核清洁能源发电量为70.42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01%。

“‘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年均增速将保持在万千瓦左右,预计整个‘十四五’期间将累积为社会贡献碳减排量万吨二氧化碳。”谢美茜说。

在另一维度,中国核电于年就已进军碳市场,当年参与北京碳市场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21万吨二氧化碳。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年,中国核电参与全国首场绿电交易0万千瓦时,浙江省交易电量位居全省第二;参与西北首批绿电交易11万千瓦时。根据现行规定,可再生能源可通过CCER参与碳市场,中国核电旗下新能源板块的风、光、热等多种可再生能源部分装机年减排量约0万吨,也将通过碳市场、绿电市场等途径带来一定环境收益。

“争取更大核电规模与市场份额,大力推进‘核电+’项目落地,力争‘十四五’末非核清洁能源产业达到百亿级产业规模,孵化敏捷端项目,探索研究减碳技术……”中国核电正致力在谋求自我高质量发展与助力碳中和两个目标之间探出一条互“哺”共赢的路径。

作者丨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核芯报道工作室余诗君

原标题:《碳中和下的中核行动丨中国核电:实现“双碳”目标,核有1+N种妙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