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治疗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年第8期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以胰腺组织进展性纤维化和不可逆损伤为特点的慢性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腹上区疼痛及其生命质量和工作能力下降。约30%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变主要集中在胰头[1-2]。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切除病变胰头后可达到较好治疗效果。早期手术有利于缓解疼痛和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3-4]。目前,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主要手术方式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次全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resectionofheadofpancreas,DPPHR)。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医院收治的13例医院收治的35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为49岁。48例患者均为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腺泡坏死、腺泡间质纤维化、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等),多点取材未发现肿瘤细胞或上皮内瘤变。本研究通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术前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MRCP、ERCP等影像学检查中的至少2项;(2)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胰腺炎;(3)病变主要集中在胰头部,表现为胰头肿块;(4)术前反复发作的严重腹上区疼痛(每月至少1次,需服用止痛药物);(5)术前腹上区疼痛病史>1年或有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梗阻等胰周器官并发症。满足上述所有条件者纳入研究。
排除标准:(1)胰体尾部有明显病变,或形成胰体尾肿块;(2)并发门静脉栓塞;(3)近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4)术前严重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或贫血;(5)有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影响生命的疾病。
1.3 手术适应证及分组
PD适应证:(1)炎性病变集中于胰头部,或胰头部多发钙化、结石和多发囊肿;(2)合并十二指肠梗阻;(3)难以与胰头癌鉴别者。对于术前检查提示病变性质不明确,术中将可疑病灶送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慢性胰腺炎者,可考虑行DPPHR。Frey术适应证:(1)胰体尾部有经主胰管断缘无法取出的结石者;(2)胰体尾部存在胰管狭窄者。其他患者可考虑行Beger术或Berne术,也可行Frey术(无需切开主胰管行空肠胰管侧侧吻合)。23例患者行PD设为PD组,25例患者行DPPHR设为DPPHR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4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有15年以上胰腺手术经验的主任医师主刀。PD组选择经典Whipple术或保留幽门的PD,DPPHER组选择Beger术、Frey术或Berne术。
经典Whipple术:常规暴露胰头和十二指肠,根据胰头肿块大小和主胰管狭窄情况离断胰腺,行胰肠端侧吻合、横结肠后Roux-en-Y胃空肠吻合和胆管空肠端侧吻合。保留幽门PD与经典Whipple术的主要不同是其在距幽门2~3cm处切断十二指肠保留球部。
Beger术:在门静脉前方离断胰颈部,距十二指肠内侧缘0.5~1.0cm弧形向深部切开胰腺组织,将胰头次全切除,保留十二指肠内缘血管弓。用Roux-en-Y空肠肠襻的断端与胰颈部断端吻合,侧壁与十二指肠内侧缘残留胰腺断端吻合。如有胆总管末端梗阻或术前有梗阻性*疸症状,则将胰头部残留面扩张胆总管切开并与空肠襻侧壁吻合,再将胰头部残留面与空肠系膜对侧缘吻合。或在胰腺上缘切开胆总管、行胆肠吻合。
Frey术:在距十二指肠内缘及肠系膜上静脉右缘各5mm,逐步向深层切开胰腺并保留侧壁,在胰腺后方保留3~5mm厚的一层完整胰腺组织以在胰头部保留一个“壳”。同时切开胰体尾部的主胰管,行空肠胰管侧侧吻合。
Berne术:即近全切除胰头(包括钩突部)但不完全离断胰颈部,保留很薄一层肠系膜上静脉前胰腺组织和胰腺侧壁以使胰颈部与十二指肠间形成一个“壳”,在“壳”内切开胆总管,将切开两侧缘分别与切开胆总管平面两侧胰腺组织缝合,使其敞开于胰头“壳”内。再将残留的胰头“壳”与空肠襻行端侧吻合。
1.5 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缓解率,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改变(胰腺内分泌功能改变通过检测血糖变化体现,观察患者消化不良和脂肪泻发病率判断外分泌功能改变),手术并发症(腹腔出血、感染、胰液漏、胆瘘、肠瘘、胃排空延迟),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
参照文献[5]VAS疼痛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疼痛缓解度=(手术前疼痛评分-手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疼痛评分×100%。将术后疼痛完全消失,即疼痛缓解度100%定义为疼痛完全缓解;疼痛严重程度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少于每个月1次但不需服用止痛药或疼痛缓解度超过50%但发作时偶尔需要服用止痛药定义为疼痛缓解;其余定为无效(包括失访病例)[6]。在术后第3天或之后引流管排出液中淀粉酶含量高于血清淀粉酶的3倍定义为胰液漏[7]。术后胆汁持续漏出时间>5d定义为胆瘘[8]。胃管有胃内容物排出时间>10d或术后14d内不能正常进食定义为胃排空延迟[9]。
1.6 随访
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术后3个月电话询问患者术后疼痛发作、镇痛药物使用、*疸、脂肪泻、糖尿病、复发及癌变等情况;术后半年患者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腹部增强CT检查、肿瘤标志物、肝功能等检测;之后每半年电话询问1次,每年门诊随访1次。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四格表资料中有1≤T<5时,改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校正公式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中情况
PD组23例患者中,行Whipple术15例,行保留幽门PD8例;DPPHR组25例患者中,行Beger术8例,Frey术13例,Berne术4例。PD组和DPPH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0.4)h和(4.2±0.6)h,(372±174)mL和(272±114)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12,2.375,P<0.05)。PD组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DPPHR组2例行Beger术患者术中损伤门静脉出现大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两组患者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胰腺慢性炎症改变,伴纤维组织增生。
2.2 手术疗效
PD组患者术后疼痛总缓解率为95.7%(22/23),其中疼痛完全缓解20例,疼痛缓解2例;DPPHR组患者术后疼痛总缓解率为92.0%(23/25),其中疼痛完全缓解18例,疼痛缓解5例;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PD组患者术后糖尿病发生率为38.9%(7/18),消化不良和脂肪泻发生率为35.7%(5/14);DPPHR组分别为9.5%(2/21)和20.0%(3/1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00,0.281,P>0.05)。
P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4%(7/23),其中合并腹腔出血、胰液漏及局限性腹膜炎患者1例,胰液漏1例,胆瘘2例,胃排空延迟3例(均行保留幽门PD)。胰液漏和胆瘘患者经充分引流约1周后痊愈。DPPHR组患者术后1例患者发生胰液漏,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5)。两组患者无吻合口狭窄、手术及围术期死亡等并发症发生。
P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2.4±2.5)d和(57751±6772)元,DPPHR组分别为(8.2±1.8)d和(49109±6168)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76,4.645,P<0.05)。
2.3 随访结果
4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1.6个月(9.0~92.0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死亡,1例行Frey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慢性胰腺炎,术后半年再次出现腹上区疼痛并确诊为胰腺癌,确诊后3个月死亡;1例行PD,术后2年再次发作反复性腹上区疼痛,需服用止痛药,因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随访患者中1例伴有梗阻性*疸行Frey术后半年再次出现波动性*疸和腹上区胀痛,半年后再行胆肠引流术,术中探查考虑下段胆总管炎性狭窄,行胆肠引流术后治愈。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和癌变。
3讨论
本研究中,DPPHR组患者手术时间较PD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D组。这说明DPPHR术创伤小,操作更安全。但DPPHR组有2例(1例伴有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行Beger术时损伤门静脉,出血量>500mL。Büchler等[10]发现Beger术中大出血几率高于保留幽门PD。而Klempa等[11]和Farkas等[12]的研究结果则显示Beger术大出血几率较PD低。这可能是因为离断胰颈部时操作难度较大,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而Frey和Berne术可避免术中离断胰颈部时损伤门静脉。
术前疼痛是90%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就医原因[13]。因此,术后疼痛缓解率是评估慢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均较理想,这与两类手术均切除病变胰头和胰管减压有关。Farkas等[12]和Diener等[14]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PD和DPPHR用于治疗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均是合理有效的。然而,由于研究对象为笔者单位近7年收治的患者(近4年患者占73%),随访期间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无明显变化,不能充分说明两种手术方式长期疼痛缓解率的差异。为了更全面地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疼痛缓解情况,还需延长随访时间,比较长期疼痛缓解率。
Zheng等[15]的研究结果表明:DPPHR可更好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Müller等[16]发现患者行Beger术和保留幽门PD术后14年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发生率相当。这提示Beger术只能延迟胰腺组织内腺体损伤而不能阻止其进展。本研究结果表明:DPPHR组患者术后糖尿病和脂肪泻发生率均低于PD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DPPHR可更好地延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
经典Whipple术和保留幽门PD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标准手术方式,但是它们扩大了切除范围,需要重建消化道。本研究中仅3例PD组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均为行保留幽门PD患者。这可能是消化道重建所致的不良后果。行PD术后,患者恢复时间延长,尤其是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本研究中,DPPHR组有1例伴梗阻性*疸患者行Frey术,术后半年患者再次出现波动性*疸和腹痛,因考虑下段胆总管炎性狭窄,遂再行胆肠手术。两次手术后至随访截止时间,效果良好。因此,梗阻性*疸患者行Frey术时可考虑行胆肠吻合术,降低胆总管梗阻复发率。另有1例患者Frey术后半年发生癌变,而Klempa等[11]和谢思明等[17]也发现Frey术后有患者出现癌变。这可能与Frey术切除胰头范围较小有关。因此,行Frey术时需警惕癌变。而Berne术要求次全胰头切除,切除范围较Frey术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癌变发生率。本研究中4例行Berne术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疼痛完全缓解。而有研究结果表明:Berne术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20]。因此,针对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Berne术可能是一种较Beger和Frey术更理想的手术方式。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不能充分证明Berne术的优势,尚需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比较Berne术与Beger和Frey术的临床疗效。
综上,DPPHR用于治疗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且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能更好地延迟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等优势。但DPPHR并不能完全替代PD,如术中不能排除病变性质时选择PD可使患者获益。而美国研究者甚至根据病变特点,将PD作为治疗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21]。因此,行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时,要充分把握手术适应证,结合术中的病变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避免一味地追求手术简单或根治。但无论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均应将充分解除胆胰管梗阻、缓解胰管高压并最大限度地保持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作为首要目的。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5-05-25)
(本文编辑:张玉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