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囊炎胆结石胆道感染等胆道系统疾病, [复制链接]

1#

印会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一个名医世家,其父印秉忠为清代名医、江南孟河学派创始人,费伯雄的第三代传人。他幼秉庭训,研读经典,奠定了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基础,掌握了临床各科技能。

抓主症一说多见于经方家,于临床上应用时,多以独特的症状为抓手,方证相应,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某种程度上可能忽视了疾病的特异性,印会河老先生的抓主症是以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为基础,在临床应用时可能会有更好地针对性。

之前有介绍过叶橘泉以大柴胡汤加郁金等治疗胆结石,陈苏生以柴牡六金汤治疗胆结石,基本方皆以大柴胡汤加减,今天学习印会河教授以大柴胡汤加味方治疗胆道系统疾病。

大柴胡汤加味方

大柴胡汤加味方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而设。

柴胡15g 赤芍15g *芩15g 半夏9g 枳壳9g 大*9g(后下)茵陈30g 郁金9g 川金钱草60g 蒲公英30g 瓜蒌30g

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疏肝利胆。主治右胁胀痛拒按,上引肩背,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舌苔*腻,脉弦数。可用于现代医学的阻塞性*疸、胆囊炎、胆结石等多种胆道感染属湿热壅结,热重于湿者。

胆有贮藏和排泄胆汁、帮助消化的作用,胆病则胆汁逆入肝所藏的血中,随心脉周历全身,故见身目俱*;胆附于肝,故其部位也在右胁,胆病之痛,不同于肝痛,常上引右肩背;肝胆湿热停结肠胃,因而造成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这也是肝胆与脾胃的关系所造成,干于脾则便泻,干于胃肠则大便闭结不通。方中以柴胡为君,与*芩合用,能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大*、枳实泻阳明热结,共为臣药;芍药缓急止痛,与大*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治气血不和的腹痛、烦满不得卧;半夏降逆止呕,为佐药。总之,用大柴胡汤清肝胆之郁阻,加茵陈、郁金、川金钱草利湿开郁退*,蒲公英清热解*,瓜蒌除痰利便。胆结石加鸡内金9g,芒硝9g,以消坚化石;胆道感染加五味子9g,山豆根10g,以清热解*;胆囊炎加生牡蛎30g,以软坚消肿。

案1

张某,女,46岁。患慢性胆囊炎年久,发作则便燥呕吐,不能饮食,胆囊如鸡卵,肉眼可见,手不可近。医药屡屡,迄未控制症状,每发须旬余始行缓解。经笔者诊后,亦认为病系肝胆湿热引起,投用上方,得大便狂泻数次,即肿退痛止,临床症状消除。以后每次发作,即服上方一二剂,很快解除症状。一次不慎原方遗失,病人不远三百里来求此方。(《中医内科新论》)

案2

唐某,女,56岁,患胆石症准备手术,但年老体弱,且兼有严重心脏病、心衰、脚肿、行动气喘等情况,医院不敢动刀,保守治疗,症情又日趋严重。逢笔者带领西学中班实习于该院,院方请求会诊。根据病人邪实正虚情况,贸然用攻,心有不释,继思病人住院,抢救条件较好,纵有虚脱等情,嘱医护严密观察,亦不致偾事。乃奋除恶务尽之决心,冀有病则病当之,虽峻剂可无损于正气。投用上方(加鸡内金、芒硝),服1剂,大便狂泻十余次,痛减十之七八,再服1剂,痛已解除,所有胆道症状均已消失。病人家属在倒便盆时,发现盆底有砂砾状物,倾动有声,乃持将向主管西医汇报。该医持否定态度,谓非胆石。病家又医院化验,医院认为该物即系胆石,为泥沙型,此型最不利于手术,可继服中药治疗,以清余患。后乃减轻用量,服10余剂后出院,心衰问题不仅未影响治疗,且日有改善。至此,笔者益信中西医结合的伟大意义。(《中医内科新论》)

案3

王某,女,36岁。年12月25日初诊。主诉:阵发右胁疼痛4年。患者近4年来阵发右胁痛,且向左右肩部放射,口干苦,尿*便干,厌油腻,头晕,胸闷憋气。肝功能、胆红素、蛋白电泳均正常。B超检查示胆囊壁厚、毛糙,提示慢性胆囊炎,肝、胰、脾未见异常。初诊:肝可触边,莫菲征阳性。舌淡,苔少,脉弦细。中医辨证: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治宜清利肝胆。

处方:柴胡30g,五味子10g,半夏10g,*芩10g,枳壳10g,赤芍30g,大*6g,蒲公英30g,茵陈30g,郁金15g,金钱草60g,*柏15g,栀子10g。

年1月4日二诊:症状明显减轻,右胁痛和口干苦均减轻。舌红苔少,脉弦细。原方有效,略加修改。

处方:柴胡30g,五味子10g,半夏10g,*芩10g,枳壳10g,赤芍30g,熟大*6g,蒲公英30g,茵陈30g,金钱草60g,郁金15g,川楝子15g,紫花地丁30g,土茯苓30g,白茅根30g,板蓝根30g。

年7月28日随诊:症状基本消失,莫菲征阴性,B超复查示胆囊壁光滑,肝、胆、胰、脾未见异常。(《中医内科新论》)

肝胆疏泄失职致使肝胆湿热阻滞气机,气机不利,故右胁痛,胆区有固定压痛点,莫菲征阳性;湿热阻滞,胃气不降,故恶心呕吐;湿热影响大肠传导功能,故大便不调。治疗应清利肝胆,使胆汁畅流。以大柴胡汤为主清肝胆之郁阻,加用茵陈、郁金、金钱草利胆开郁,栀子、*柏、土茯苓、紫花地丁、白茅根、板蓝根清热解*。对大肠杆菌引起的炎性疾患,笔者力倡重用柴胡、五味子,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甚佳。

案4

李某,男,55岁。年11月30日初诊。主诉:右胁痛1月余,痛连右背。伴耳鸣口苦,疲乏酸困。大便调。B超检查示胆石症(充满型)。3个月前空腹血糖15.51mmol/L,尿糖(++),且有多食、多尿、消瘦症状,经口服降糖药治疗,症状好转。西医诊断:胆石症,糖尿病。舌红,苔少,脉弦细。中医辨证:肝胆湿热,气阴两虚。治宜清利肝胆,佐以益气养阴。

处方:柴胡10g,半夏10g,*芩10g,枳壳10g,赤芍30g,大*6g,金钱草90g,郁金15g,茵陈30g,川楝子15g,王不留行10g,鸡内金12g,海金沙60g(包煎),生地*15g,麦冬12g,玄参15g。

年2月12日二诊:右胁痛症状减轻,尿糖(-),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减轻,手麻,掌心热,舌红,苔少,脉弦细。仍以清利肝胆治之。

处方:柴胡10g,半夏10g,*芩10g,枳壳10g,赤芍30g,大*6g,玄明粉6g(分冲),鸡内金12g,海金沙60g(包煎),王不留行10g,金钱草90g,郁金15g,茵陈30g,蒲公英30g。

年3月5日随诊:上述中药持续服用1年,至年12月症状完全消失,右胁痛及右背痛未再发作,精神食欲正常。外院B超复查提示胆结石已大部分排出,残留胆石占据胆囊内1/3空间。B超检查示胆囊内仅剩直径2.7cm和3.3cm强回声伴声影的结石各1个。

湿热蕴结于肝胆,结成砂石,阻滞胆道,不通则痛,故使右胁痛连后背;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伴耳鸣口苦。当以大柴胡汤为主清利肝胆湿热,加用笔者自制三金排石汤中的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以强化排石化石作用;茵陈、郁金、蒲公英利胆解*;玄明粉化石润燥;佐以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增液以疗消渴。标本兼顾,相得益彰。(《中医内科新论》)

案5

吴某,男,50岁。年3月26日初诊。主诉:*疸1月余。患者年8月因慢性肾炎、医院行肾移植手术,术后恢复顺利,每日口服环孢菌素A2.4mg。近1个月来出现皮肤、巩膜*染,尿*,纳差口苦,尿蛋白(+++),血清胆红素29.67umol/L,直接胆红素6.83umol/L,二氧化碳分压22.46umol/L,血清尿素氮7.14umol/L,血肌酐.08umol/L,白球比4.5/2.9,肝功能正常,血压/mmHg。西医诊断:*疸,肾移植后药物中*性肝炎。舌红,苔微*腻,脉弦。属湿热*疸,治宜活血燥湿清热。

处方:柴胡10g,当归30g,赤芍30g,丹参30g,生牡蛎60g(先煎),郁金10g,川楝子15g,桃仁10g,桔梗10g,紫菀10g,土鳖虫12g,茵陈30g,金钱草60g,栀子10g,*柏15g,知母10g,蒲公英30g。

年4月20日二诊:服药15剂,*疸已消退。血清胆红素在正常范围,血压/mmHg,但感头痛。在原方基础上加款冬花10g,青葙子15g,苦丁茶15g,继续巩固治疗。

此病病机仍不出中医湿热*疸范畴,在其从起病始,即存在肝内瘀血问题,所以用柴胡、当归、赤芍、丹参、郁金、川楝子、桃仁疏肝理血;桔梗、紫菀、款冬花开肺气,利三焦以开气道;生牡蛎软坚散结,土鳖虫化瘀消积,并伍以茵陈、金钱草利胆;栀子、*柏清热燥湿,蒲公英、虎杖、土茯苓之类解*。疗效良好。(《中医内科新论》)

大柴胡汤加味方是印老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经验方。阻塞性*疸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系统梗阻所致,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为胆结石、胆囊炎。中医认为本病由肝胆疏泄失职所致,故治疗时主用疏肝利胆之法,使其胆汁畅流,余症也迎刃而解。大柴胡汤疏肝利胆,通腹泻热,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之证。印老熟谙《伤寒论》,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实际,在大柴胡汤基础上加茵陈、郁金、金钱草、蒲公英、瓜蒌,既清热祛湿退*,又疏肝利胆排石,临床屡试不爽。《本经》谓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疸”,因其清热利湿退*之功效较著,为治湿热*疸必用之品;郁金凉心热,散肝郁,配伍茵陈、蒲公英可增强利胆退*之效;蒲公英清解热*以利湿,热*甚者宜重用;瓜蒌清热宽胸利膈,通便而不伤正;金钱草为印老自制的“三金排石汤”中的主药,若因胆石症发病,还可加入海金沙、鸡内金以加强排石作用,必要时也可加入元明粉泻热润燥,使胆囊收缩,以利结石排除。印老因参加农村医疗队,医院外科临床工作,病房同时住了4位急性胆囊炎待手术患者,均经该院确诊并都出现较重*疸。由于印老用甘温除热法治一败血症继发骨髓炎高热患者取得疗效,故住院病人争先接受中医治疗,此4人亦在其中。经诊视后认为证同治同,均系肝胆湿热为病,投用上方(加生牡蛎)后,其中3例因身体坚实,服药3~5剂,全部症状消除出院。仅有1例,因素有胃下垂之病,身体羸瘦,正气较虚,故药效稍缓。约服10剂后,临床症状消失出院。

编者应用大柴胡汤加味方治疗赵某,女,76岁。患胆结石、胆囊炎,胆道感染经常反复发作20余年。每遇胆囊炎、胆道感染发作,即输抗生素缓解症状。年初突发高热、胁痛、呕吐、*疸,医院外科,因不同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两周后,自动出院,回到郊区农村家中,数日后邀请诊治。其症见往来寒热,体温38.2℃,右胁胀痛拒按,呕吐酸苦,不食,巩膜微*,大便干结,一周未行。脉弦,苔*腻。诊为少阳阳明合病之肝胃不和,治宜疏肝利胆,泻腑通便。处方:柴胡9g,*芩9g,半夏9g,枳实9g,赤芍15g,白芍15g,川*9g(后下),煅瓦楞子30g,生牡蛎30g(先煎),茵陈30g,金钱草30g,郁金9g,竹茹9g,金银花30g,连翘15g。服药3剂,大便已通,发热已退,胁痛、呕酸明显好转,已有食欲,能食半流质饮食。又服3剂,胁痛、呕恶、巩膜*染悉退,精神、食欲基本恢复正常。之后每逢胆囊炎、胆道感染发作即服用此方治之,维持了9年之久。此例一张处方未变一味药及剂量,坚持9年未做手术,确是一个奇迹。患者去世后,内衣口袋中装的就是这张用之有效、便捷的“宝贵”处方。追溯历史,从张仲景创制大柴胡汤至今两千余年,方之效力不衰,正是中医学可贵之处。

根据临床应用,凡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感染、阻塞性*疸等),悉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许多病人因此而免受手术之苦,并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印老之经验值得推广运用。

看黑板划重点:

印会河老先生治疗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胆道感染、阻塞性*疸等),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5g,赤芍15g,*芩15g,半夏9g,枳壳9g,大*9g(后下),茵陈30g,郁金9g,川金钱草60g,蒲公英30g,瓜蒌30g,胆结石加鸡内金9g,芒硝9g,以消坚化石;胆道感染加五味子9g,山豆根10g,以清热解*;胆囊炎加生牡蛎30g,以软坚消肿。临床用之疗效很好。

(PS: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大家转发点赞)

文章内容摘自《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解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候振民等。编辑/校对/小丸子她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推荐阅读:

专病专方系列——治胆结石专方:陈氏柴牡五金汤方

专病专方系列——治胆结石经方:叶氏大柴胡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