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s内,两容器内气体体积均能达到10amL
B.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s内的少5amL
D.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
1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该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5.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来制得生石灰,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生成CO2的体积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6.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观察气体的颜色、气味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气体中D.通过实验比较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a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D.c点时溶液中溶质一定只有CaCl2
18.将石灰石煅烧可得到氧化钙(假设杂质不含碳元素且不发生反应),下图中纵坐标能表示某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杂质的质量为m2g
B.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CaCO3质量为(m1一m2)g
C.若纵坐标表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则CO2质量为11/8×(m1一m2)g
D.纵坐标能表示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19.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②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欲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欲用E装置收集CO2,则CO2应从导管口通入,验满CO2气体的方法是。
(4)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若实验室制取Cl2,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5)某同学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20.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探究二氧化碳产生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是进行如下探究,老师提供的药品有,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5%和10%稀盐酸。
影响产生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甲同学:与酸的浓度有关。
乙同学:与大理石颗粒大小有关。
丙同学:与有关。
同学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照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用稀硫酸。
(2)要比较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择实验对比,由可得到论是。
(3)Y的数据可能是(填序号)。
A.42B.45C.26D.58
(4)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如下表是实验时记录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和对应的时间的一组实验数据(每间隔4s读数一次):
上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到20s后反应速率逐渐变,其主要原因是。
13.
C
A、从图像可知,s时反应Ⅱ生成二氧化碳10amL,反应Ⅰ生成二氧化碳大于10amL,所以0~s内,两容器内气体体积均能达到10amL,正确;
B、从图像可知,0~s两条曲线都从平缓变的陡峭,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速度逐渐加快。所以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正确;
C、反应Ⅱ中,0~s内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8amL,0~s内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7.8amL,则~s内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为7.8amL-2.8amL=5amL,则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s内的少5amL-2.8amL=2.2amL,错误;
D、从图像可知,使用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使用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相差不大,分析其原因是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对碳酸钙和硫酸的接触影响较小,所以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正确。
故选C。
14.
B
A、单质是指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离子带电荷,但原子中的质子和电子也带电,则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则若X=2+8,则该微粒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但若X≠2+8,该微粒为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5.
C
A、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开始时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体积应从零开始,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开始时固体中不含氧化钙,氧化钙的质量应从零开始,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达到分解所需温度反应才能发生,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杂质不参加反应,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其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3/(40+12+16×3)=48%×10%=48%,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40+16)×%≈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坐标图像和化学知识结合的知识,分析图像时要注意图像的起点、拐点和终点与其化学原理是否相符。
16.
C
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和气味来鉴别三种气体,故A选项不可行;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与澄清石灰水短时间接触无明显现象,氧气与澄清的石灰水不反应,也无明显现象,因此,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空气和氧气,故B选项不可行;
C、空所使燃着的木条能正常持续燃烧,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三种气体,故C选项可行;
D、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虽然不同,但空气和氧气的差别较小,现象区别不明显,且通过验证溶解性操作麻烦,故D选项不可行;
故选C。
17.
D
A、由图二可知,ab段压强增大,稀盐酸被压入长颈漏斗中,试管中液面下降,故选项A说法正确;
B、bc段压强不变,是因为该阶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反应停止,故选项B说法正确;
C、由图二可知,从a点开始,压强增大,故a点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故选项C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中溶质不一定只有CaCl2,还有可能存在未反应完的稀盐酸,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8.
C
A、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由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剩余固体为氧化钙和杂质,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B、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则(m1一m2)g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C、若纵坐标表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则反应过程中氧元素减少的质量为(m1一m2)g,且由于减少的氧元素均位于二氧化碳中,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该选项分析正确;
D、杂质中不含碳元素,则充分反应后固体中不含碳元素,则纵坐标不能表示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C。
19.
(1)长颈漏斗集气瓶
(2)2KMnO4=K2MnO4+MnO2+O2↑c
(3)CaCO3+2HCl=CaCl2+H2O+CO2↑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4)C
(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编号①②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同时还会反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欲用F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c通入,因为水只能从d口排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同时还会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欲用E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应从导管口a通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验满需要放在瓶口,所以验满CO2气体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4)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液体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若实验室制取Cl2,则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加热型发生装置也就是装置C。
(5)向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0.
温度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①②其他条件相同时,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CaCO3+2HCl=CaCl2+H2O+CO2↑
小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
猜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题意,二氧化碳产生快慢可能与酸的种类和浓度,大理石或石灰石的颗粒大小,温度等有关,根据所给实验药品和表格数据,本实验猜想如下:甲同学:与酸的浓度有关;乙同学:与大理石颗粒大小有关;丙同学:与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1)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选用稀硫酸;
(2)实验①②除了稀盐酸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可以比较不同浓度的盐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得出:其它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收集50mL气体所用时间越短,实验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实验②④除去大理石颗粒大小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是因为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大,反应速率更快,收集50mL气体所用时间更短,故Y的数据小于42,可能是26,故选C;
(4)实验②中反应: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5)从表格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开始反应的速率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多,到20s后,反应速率变小,主要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被消耗,浓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