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句话:
“别让年龄束缚自己,自律会让你一年比一年优秀。”
人为什么要自律?
自律,严于律己,是成年人的自我管理。
它让人在岁月中变得更加优秀,在生活点滴中养成良好习惯,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01自律,让人拥有更好的体魄
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看起来精神抖擞,健步如飞,身体状态比多数年轻人还要好。
钟南山院士的身体,并不是一直这么健康,他曾在年因身体透支太厉害,得过心肌梗塞,还做过支架手术。
为了让身体恢复健康,钟南山院士保持着锻炼的习惯,包括慢跑、单双杠、骑单车等等。
每天进行40-50分钟的运动,变成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他说:“锻炼,就像是吃饭一样,已经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也正是因为他的自律,钟南山院士的身体硬朗,能够抗住压力,即使临危受命,也不会自乱阵脚。
80多岁的老人,尚且如此自律,年轻人更加要奋起直追。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曾说:“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欲、欲望和感情的奴隶。”
朋友老周体重斤,啤酒肚快赶上孕妇了。
他嘴上说着要减肥,但一遇见烧烤火锅就控制不了,说好的要跑步健身,结果一回到家就瘫坐在沙发上刷手机,办的健身卡从来没用过。
日复一日,减肥不仅没成功,反倒是增重了。
所谓的自律,其实就是时时提醒自己,要朝着心中目标而行动,而不是被外界诱惑,而丧失了行动力。
唯有自律,才能够让人形成更坚定的意志力,从而塑造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02自律自省,有求必应
《了凡四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袁了凡因为相信宿命论,知道自己这一生做不了大官,寿命很短,于是终日忧愁。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虽然多数事情已经被上天定好,但是福分,还是可以靠自己求得。
于是袁了凡回到家里,从此改变心态,每天写日记,记录下自己的言行。
他有一个“改过本”,每天做了一件善事,就记录下来,继续保持,做了一件错事,也记下来,告诫自己要改正。
数年下来,袁了凡做了三千件善事。
他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命运,不仅中了进士,而且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人这一生,只要坚定志向,每日自律自省朝着目标前进,必定有所得。
自律自省,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改变人生的命运,而不是在懒惰嬉戏中虚度了生命。
03自律,也是一种自救
我的母亲,很年轻的时候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又得了胆囊炎,做手术把一个胆给切除了。
医生跟她说,有很多东西不能吃,比如辣椒、肉类、海鲜类,然后再加上她关节肿痛,身体虚弱,也不能吃冷的东西。
十多年下来,即使是在30多度的夏天,她吃苹果,也要坚持用热水烫一下才能吃。
大家一起吃饭,她总是只吃素菜,不碰荤腥。
有时候,看到别人吃冰西瓜,母亲也嘴馋,但是咽了咽口水,她又忍了下来。
我问母亲:“为什么这么自律,一忌口就忌了十多年。”
她说:“哪有什么自律,只不过是想活得久一点而已。”
这句话把我惊醒,对很多人来说,保持自律,可能是为了让身材更好更漂亮。
可是对很多生病的人来说,自律,是她们自救的方式。
早睡早起、读书、运动、管住嘴,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是在这些日积月累的自律中,你会明显感觉到身体和精神正在慢慢变好,皮肤光滑了,做事有干劲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疲惫乏力。
自律,是我们在艰难岁月中,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奇迹与希望。
也正是因为自律,所以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04越自律,越优秀
古代诗人朱熹曾经说过:“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运动员傅园慧,5岁时患有哮喘病,父母为了锻炼她的身体,因此送她去游泳,没想到发现了她的游泳天赋。
虽然有天赋,但是傅园慧的身体虚弱,游起来很吃力。
但是她内心坚定,不够春夏秋冬,日复一日的坚定去游泳,直到她身体被练出了肌肉记忆。
后来,不负众望,她拿下了金牌,为国争光。
在采访时她说:“没有什么技巧,就是自律,坚持训练,哪怕有一天松懈下来,身体能够感觉到自己退步。”
越是自律的人,往往越优秀,因为他们敢于对自己下狠功夫,在异于常人的锻炼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
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曾说: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自律,并不容易,我们很多时刻想要放弃、逃跑。
但是当你朝着一个方向坚定的努力下去,才能遇到那些强大的对手、挑战,而这也正是你提升自己的机会。
只有你战胜了这些挑战,你才能变得更优秀。
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捷径,当你自律坚定,你的人生之路,也会越来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