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虽然《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已经结束,但关于湿地保护的话题却仍未落幕。
大会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部级高级别会议通过《武汉宣言》,成为凝聚各方共识、推进全球湿地保护合作的重要体现。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对泥炭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红树林、高原湿地、地下水系等脆弱生态系统适当采取优先保护和管理”……
对于很多人来说,泥炭是个陌生的词语。但事实上,它对于人类颇为重要。在今年6月正式实施的湿地保护法中,就将泥炭沼泽保护纳入范畴,为其设置多个条款。
泥炭地究竟是什么?它的存在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四川若尔盖湿地
3%的面积承载全球约1/3的土壤碳储量
泥炭又称为泥炭土,是地上植物的“遗体”被掩埋或者分解后,经过数千万年的堆积,在较低气温、雨水较少或缺少空气条件下,缓慢分解而形成特殊有机物。研究显示,在地球上,有50%~70%的湿地下蕴藏着泥炭。
而泥炭地是指泥炭厚度至少为30厘米,或有机质碳含量超过12%的湿地。
很多人也许在电视上见过黑颈鹤在湿地中觅食的情景。作为中国唯一在高原上生活的鹤类,它基本上就生活在泥炭沼泽湿地中。
最新监测显示,我国泥炭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青藏高原、阿尔泰山等区域。像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湿地,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而位于湖北神农架风景区的大九湖湿地,也是华中地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亚热带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
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别看它面积不大——仅占地球表面的3%;但作用却不容小觑——承担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储量。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于子成看来,泥炭地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再加上其往往分布在气候敏感地区,比如高海拔地区,其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最大的。
除了固碳,泥炭里也能长出泥炭藓。泥炭藓又被称为活体水库,可以吸收自身体重10到25倍的水分。因此,它形成的泥炭土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被称为固体水库。
同时,泥炭藓还对水质有净化作用。
例如,大九湖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不仅因为泥炭的保水能力使之成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还帮助大九湖出水水质长期维持在地表Ⅲ类水,冬天时能达到Ⅱ类水,确保了一江清水向北输送。
作用虽大,然而泥炭地的形成却极为艰难。专家解释说,这不仅要有适宜的水热条件,更需要漫长的时间。通常,泥炭地的堆积速率每年不足1毫米,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泥炭地,需要历经数千万年之久。
在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馆内,镇馆之宝——泥炭样柱让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大九湖湿地泥炭积累历史——泥炭样柱最下面一层是青灰色湖底泥土,中间是黑色的泥炭,最上面的是泥炭藓。这根2.5米厚的泥炭样柱其实记录着华中地区近1.3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情况。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影响泥炭地健康
形成如此艰难,破坏却很简单——由于公众对泥炭沼泽资源的概念、价值和功能及其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各地一度出现了许多破坏泥炭地的行为。
根据调查,有的泥炭沼泽植被类型以草本居多,形态多呈现为草原,往往被作为一种可改造土地资源被开垦或转为它用,导致随意占用、采挖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排干泥炭地中的水去种树、种草……
“泥炭地一旦被排干,其破坏将是不可逆的。”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姜明介绍,目前大部分泥炭地都处于退化状态,不仅泥炭含量减少,其植物群落也发生了变化,一些生物链制造显著降低。
这一方面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气候变化。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瑞良团队发表研究成果称,随着全球变暖,可能会加剧北半球高纬度泥炭地富营养沼泽物种的局部灭绝,同时也会导致北半球中低纬度和南半球泥炭藓泥炭地本身的消亡。
朱瑞良说,“一旦泥炭藓在泥炭地中失去优势或消失,就会导致泥炭地蓄水能力的大幅下降、优势生物种类和组成的变化、好氧微生物种群急剧扩张以及湿地植物凋落物加速分解,这都会加速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释放,并很可能引发火灾。”“泥炭地由原来的‘碳汇’向‘碳源’转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国加强泥炭地保护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对保护泥炭地的工作也愈加重视。
近期,若尔盖花湖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们正在趁着这里还未进入封冻期对保护区内的沟渠进行分段式扎流、堵截。“这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当含水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可以进一步增加湿地植被的盖度和密度。”当地工作人员解释说。
同时,当地也在不断推广“轮牧、圈养、补饲”三结合,将过去自由放牧改为适时适量放牧。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泥炭主要靠植物根茎腐化而形成。草场留下的根茎越多就能加速泥炭的形成,也就对湿地起到了保护和促进自我恢复的作用。”
这些其实是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的缩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鲍达明介绍,作为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公约缔约国之一,从年起,我国启动了全国11个重点省份泥炭沼泽调查,建立了泥炭沼泽湿地碳库调查合作机制,目前9个省份已完成,为泥炭地保护恢复研究提供了依据。
同时,在6月1日正式实施的湿地保护法中,已专门提出全面禁止在泥炭沼泽湿地开采泥炭,禁止将泥炭沼泽湿地蓄水向外排放等。
前不久,我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提出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若尔盖、黄河口、辽河口、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其中,若尔盖、松嫩鹤乡等国家公园的设立将使泥炭地的保护纳入管辖范围中。”姜明说,“这将进一步促进泥炭地的保护工作。”同时,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统筹兼顾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完善湿地法实施细则与相关标准,提高法律的可执行性。
原文刊登于年11月24日《人民政协报》第5版
记者: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