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基建七方向分析新能源电力BIPV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哪些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220321/10467294.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韩其成、满静雅、郭浩然)

1.综述:新基建推荐新能源电力/BIPV/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降碳/碳汇/元宇宙七方向

“新基建”成为打造经济增长、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1)4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月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指出,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2)6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重点部署城镇屋顶光伏行动、“光伏+”综合利用行动、新能源电站升级改造行动等。5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3)新基建在建筑领域主要体现:一是新能源电力/二是BIPV/三是新能源车/四是智能驾驶/五是降碳/六是碳汇/七是元宇宙。

电网/特高压布局提速,苏文电能/永福股份/安科瑞/智洋创新受益。1)6月《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建立电网侧储能价格机制,探索将电网替代型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2)苏文电能EPCO一站式电能服务商,参与国网设计典型设计编制。3)安科瑞提供中低压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系统方案,从传统制造业向软件服务业升级转型。4)智洋创新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的提供商,研发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平台等。5)永福股份,宁德时代为第二大股东,合资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品;与启迪设计合资进军户用光伏。

政策驱动业绩加速反转,估值未充分反映新赛道高成长潜力。1)中国电建PE10.6倍(历史最高PE平均18倍/年最高48倍)PB1.3倍(三峡能源2.6倍)。BIPV杭萧钢构PE23,异质结电池标的公司平均PE92(迈为股份94倍,金刚玻璃倍PE)。华设集团PE9倍(历史最高PE平均42倍/年最高55倍),可比苏交科PE15倍,华设集团PB1.7(深城交PB3.4倍)。BIPV江河集团PE13倍,森特股份PE48倍。2)永福股份Q1净利润增95%,PE54倍。智洋创新Q1净利润增%,PE25倍。四川路桥Q1净利润增31%,PE7.4倍。中国化学前5月营收增38%新签增59%,PE11倍。

2.新能源电力:预期22年国内新增装机光伏75-90GW(同增42-70%)/风电50GW(+5%),储能/电网提速

2.1.光伏风电:预期22年国内新增装机光伏75-90GW(同增42-70%)/风电50GW(+5%),中国电建为全球最大新能源EPC

2.1.1.行业:预期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75-90GW(同增42-70%),风电新增装机50GW(+5%)

新能源政策频出,加速落实风电光伏大基地建设。1)年3月,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年核电/水电/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3.8亿千瓦/万千瓦以上,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2)6月1日国家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经济指标相对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3)6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推进风电光伏基地化/分布式开发,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建筑领域应用。促进存储消纳,推进储能及特高压建设。

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约53GW,预期年新增装机75-90GW(同比增速42%-70%)。1)过去十年全球范围内的光伏度电成本降幅超过90%,与风电、天然气、煤电及核电相比降幅最大。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1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约48GW,光伏发电新增约53GW。2)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预测,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75-90GW,-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83-99GW;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GW,-年全球年均新增光伏装机-GW。3)据PVInfoLink6月30日披露的数据,多晶硅现货均价元/kg,同增2.3%。预计七月硅料供应环比提升压力较大。组件价格1.86-1.97元/瓦维持高位。1-5月光伏组件出口63.4GW,同比增长%。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约47.6GW,预期年新增装机50GW(+5%)。1)长期以来国内风电行业对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成本下降相对较慢。根据IRENA的统计,过去十年间中国陆上/海上风电的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由年的0./0.美元降至年的0./0.美元,下降幅度为54%/53%,明显低于同期国内光伏度电成本的下降幅度86%。2)到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3.28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02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万千瓦。风电未来发展趋势是大兆瓦、大型化,有利于实现进一步降本。3)根据中电联预测,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约为50GW。

年5月国内太阳能发电增%同环比加速。(1)1-5月电源工程投资亿增5.7%、环比1-4月增速提升0.6个百分点、比21年同期增速下降4.4个百分点。细分领域:风电降36.4%、环降7.3个百分点、同降34.8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环增44.6个百分点、同增.8个百分点。(2)5月电源工程投资亿增7.6%、环降4.2个百分点、同增34个百分点。细分领域:风电降60.0%、环降41.1个百分点、同降34.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亿增.9%、环增.6个百分点。年5月国内新增装机10.7GW增38%,光伏新增6.8GW增%加速。(1)1-5月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3GW增41.5%、环比1-4月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比21年同期增速下降6.8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增39%、环降6个百分点、同降20个百分点,光伏增%、环增1个百分点、同增78个百分点。(2)5月新增发电装机11GW增38%、环降32个百分点、同降12百分点。其中风电增4%、环降21个百分点、同增16个百分点,光伏增%、环增32个百分点、同增63个百分点。

2.1.2.公司:中国电建是全球最大新能源EPC,中国能建电力和能源规划具优势

中国电建

主营业务:1)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领者,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公司具有“大土木、大建筑”的横向宽领域产业优势。2)年公司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实现营收亿元(+12%)占比84%;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实现营收亿元(+8%)占比5%,其中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73亿元(+17%);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营收亿元(+36%)占比7%;设备制造与租赁业务实现营收65亿元(+71%)占比1%;其他业务实现营收亿元(-25%)占比4%。

公司战略:公司战略转型加快推进,战略重心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向能源电力、涉水业务、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主业集中,加快推动三大核心主业的融合发展,以水美城,以能绿城,为“双碳”目标提供电建方案。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与基础设施、绿色砂石四大产业联动,推动“水能城砂”融合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能源环保共生城市理念和模式研究和推广,在城市开发和更新过程中贡献具有鲜明特点和差异化优势的电建方案。

订单情况:年1-5月公司新签项目数量3个,共计亿(+29%)。其中能源电力1亿占比35%,水资源与环境亿占比28%,基础设施亿占比36%。3)其中境内亿元(+36.08%)占比85%,境外亿元(+0.47%)占比15%。

新能源EPC业务:

竞争优势:承担国内大中型水电站80%以上的规划设计任务、65%以上的建设任务,占有全球5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是中国水利水电、风电、光伏(热)建设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的主要编制修订单位,是中国及全球水利水电行业的领先者。下属规划设计总院受国家部委委托承担水电水利/风电/光伏等提供规划设计/审查等职责。具投资/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在全球设计公司强排名中继续排名第一,年光伏装机量居全球光伏集成商之首,年中国电建国内光伏电站EPC总包企业排名第一。

装机容量:截至年底,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24万千瓦,同比增长1.2%;风电装机.45万千瓦,同比增长18.9%;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16万千瓦,同比增长12.4%;火电装机万千瓦,同比零增长。清洁能源占比达到81.82%。电力运营资产净利润占比约20%。公司规划年计划开工新能源装机超过10GW,抽水蓄能5GW。十四五新增清洁能源装机30-50GW。

战略规划:公司将做优能源电力业务,充分用好传统水电和新能源领域优势,抢占抽水蓄能、光伏、风电以及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综合能源市场,积极参与智慧能源、智慧电网建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

中国能建

主营业务:1)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勘测设计及咨询、工程建设、工业制造、清洁能源及环保水务、投资及其他五大板块。其中勘测设计及咨询、工程建设板块主要为建设业务,工业制造板块主要为水泥生产、民用爆破、装备制造业务,清洁能源及环保水务板块主要为清洁能源、环保、水务业务,投资及其他板块主要为高速公路运营、基础设施服务业等。2)年公司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实现营收亿元(+4%)占比5%;工程建设业务实现营收亿元(+24%)占比82%;工业制造业务实现营收亿元(+16%)占比9%;投资运营业务实现营收亿元(+1%)占比8%;其他业务实现营收64亿元(+9%)占比2%。3)年Q1公司新签合同额2亿(+0.08%),分业务工程建设/勘测设计及咨询/工业制造/其他业务分别0/49/62/亿。

战略规划:坚定实施“”发展战略,即秉承行业领先、世界一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愿景,力争在践行国家战略、能源革命、高质量发展及建设美好生活上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一流的能源一体化方案解决商、一流的工程总承包商、一流的基础设施投资商、一流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商、一流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一流的建材、工业产品和装备提供商。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新能源EPC:

竞争优势:中国能建负担国家电力和能源规划研究任务,对中国90%以上火电站、核电站常规岛及电网的勘测设计标准作出贡献。编制完成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规划,发布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报告,承担雄安新区能源规划研究等重大专项。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力行业最大的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境内电力规划咨询,火力发电、核电常规岛、骨干电网等行业勘测设计市场占有率超过70%,拥有行业主导地位和话语权。依托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在新能源电力接入和消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能力,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两个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装机容量:公司是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行业发展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执行勘察设计任务和施工任务的新能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分别超过1.7亿千瓦、1.1亿千瓦。截至年底,公司控股并网装机.3万千瓦,其中:火电.47万千瓦,水电77.96万千瓦,风电.1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95.3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2.40万千瓦。到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万千瓦以上。

战略规划:公司将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业务作为优先发展产业,研究出台了“十四五”新能源产业规划,积极推动公司新能源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公司依托国家级能源智库,及时解读新能源“一体化”、抽水蓄能规划等行业政策,强化市场研究,构建了公司总部、区域总部及子公司“三位一体”新能源开发体系;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咨询牵引作用,积极为地方政府及企业提供落实“30·60”战略目标的能建解决方案,在源端市场抢得先机;全力开发新能源投建营一体化项目。

2.2.储能:抽水蓄能储能市场占比超过86%,中国电建参与90%以上抽蓄建设

2.2.1.行业预计年抽水蓄能投产62GW(CAGR+13%),电化学储能40GW(CAGR+67%)

我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43.4GW居全球首位,抽水蓄能占比超过86%。1)年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发布的《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年中国新增储能装机为7.4GW,累计装机已经达到43.4GW位居全球第一。3)从年中国储能市场结构看,抽水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7.6GW,占比超86%,而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1GW,占比达到11.8%。

抽水蓄能投产规模将从年38GW提升至年62GW(CAGR+13%),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或将从年5.1GW提升至年40GW(CAGR+67%)。1)根据年8月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5)》,到年抽水蓄能投产达到62GW以上翻一倍,到0年投产规模达到GW左右,CAGR达15%。2)根据《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预测,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或将达到40GW。

2.2.2.公司:中国电建参与90%以上抽蓄建设,中国能建加快进军

“十成抽蓄,九成电建”。中国电建作为最早从事抽蓄电站设计和建设的“国家队”,参与了国内90%以上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1)中国电建主业定位为‘水、能、砂、城、数’五个领域。抽水蓄能源于水、产出能、可制砂、服务城、集成数,是中国电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进入‘十四五’以来,中国电建加强顶层设计、助力标准建设、统筹资源配置、加大正向激励,以实际行动助力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2)中国电建在抽水蓄能领域拥有勘测设计、建设施工、运维管理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建成和正在建设着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发挥着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全系统性能的重要作用。3)旗下水规总院、北京院、华东院、西北院、中南院、成都院、贵阳院、昆明院等设计企业,结合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相继开展了河北、内蒙古、吉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区的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研究、参与了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5)研究,以及近百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掌握了抽水蓄能规划、设计及总承包等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一整套技术标准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电网:电网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速,苏文电能/永福股份等发力细分市场

2.3.1.行业:电网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速,电网/电源/特高压投资维持高强度

年上半年电网、特高压政策持续出台,要求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发展,要求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1)6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加快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探索将电网替代型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2)3月,发改委和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要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为特高压直流送入电力提供支撑,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

电网电源投资保持高强度,国网年计划投资亿元创历史新高。1)年6月2日,国家电网发布八项措施,提出要全力加大电网投入,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年国家电网计划投资达亿元,同比增长8.84%,为国家电网年度电网投资计划首次突破亿元,创历史新高。2)1-5月电源工程投资亿增5.7%、环比1-4月增速提升0.6个百分点、比21年同期增速下降4.4个百分点。5月电源工程投资亿增7.6%、环降4.2个百分点、同增34个百分点。3)根据《电力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预计年全社会用电量9.5万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将达到5.9%,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8.5亿千瓦。特高压电网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1)“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总投资亿元。其中,年国家电网计划开工“10交3直”共13条特高压线路。2)我国西南、西北省份本就存在明显富余电力而东部省份对外省输电依赖较大。“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而相关资源分布距东部较远,电力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特高压输电是解决远距离大规模输电的主要手段,其投资额增长基本领先跨区域输电量2年,与项目建设周期一致;结构上西北、西南外送规模占比提升也与特高压建设项目规划重合。特高压建设也提升了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现象。特高压项目具备产业链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特征,能带动近两倍社会投资参与,为实现年稳增长目标提供助力。

电网智能化建设和升级改造迫在眉睫。智能电网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随着分布式电源、储能等大量接入配电网,对电力系统局部用电平衡、运行方式安排等工作带来困难。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也要求负荷侧提供柔性调节能力,以实现“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在整县光伏推进过程中,农配网容量无法满足接入要求,需要大幅增强农配网的配电容量和线路容量。“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配电网建设投资分别高达1.2、0.32万亿元,分别占其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50%,两网总计配电网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配电网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微电网行业前景广阔。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能统一协调分布式电源、储能、能量转换、负荷、监控和保护的企业微电网有望加快发展,微电网需要完善的运维监测系统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为企业能效管理系统提供长期需求。微电网面向终端企业用户,为主干网的延伸,是能源互联网等能源新业态的重要落地点。在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企业微电网进行“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的运营模式正在被大力提倡。企业微电网市场规模庞大,具备需求多样和竞争充分的特点。

2.3.2.公司:苏文电能/永福股份/安科瑞/智洋创新发力电网细分市场

中国能建在特高压交直流和GIL综合管廊输变电、柔性交直流输电等勘察设计技术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近年来研发了±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用平波电抗器、±千伏安特高压直流输电用平波电抗器、千伏25千安超高压直流断路器等核心技术,参建了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承建了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工程、世界海拔最高的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年以来,中国能建参与设计、建设及设备供应的白鹤滩-江苏±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该项目是全球首个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上首次研发“常规直流+柔性直流”的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国能建完成勘察设计工作合计里程占整体线路67%;中国能建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首套特高压换流站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在内蒙古±千伏扎鲁特换流站建成投运。

中国电建积极参与智慧电网建设。中国电建地产资产与集团优质电网辅业资产已完成资产置换(地产板块20年权益净利润1亿,21年前8月权益净利润-17.7亿,电网辅业20年权益净利润18亿,21年前8月权益净利润0.2亿)。年以来,中国电建勘测设计的中广核兴安盟万千瓦风电项目一期万千瓦工程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是第一个采用千伏电压并网的陆上风电项目,第一个采用千伏三相一体变压器的风电项目,第一个通过直流特高压通道外送消纳的新能源项目;中国电建参与设计的首条为湖北省供电的±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陕北—湖北±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苏文电能

主营业务:电力设计咨询、电力设备供应、电力施工及智能用电服务等,年各业务分别占比7.76%/17.80%/74.39%。年营业收入中电力业务(18.55亿元)占比约99.95%,非电相关收入占比仅0.05%。

竞争优势:1)EPCO综合能力优势。公司作为行业内稀缺的EPCO一站式电能服务商,一体化、定制化、智能化的为客户解决供用电服务方案。2)技术研发创新优势。截至年底,公司拥有专利项、软件著作权59项。3)管理优势。年实施股权激励,包括董事杨波、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张子健等核心高管。

公司战略: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参与更多新能源项目,储备相关业务人才,提高公司光伏、储能的技术能力。巩固江苏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上海基地的建设,积极开拓省外业务,提高省外业务占比。

电网:公司积极参与国网设计典型设计编制,先后在江苏、安徽、上海、湖南、浙江参与当地电网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公司主要从事35kV及以下的高低压柜成套、户外环网箱、箱式变电站、高低压分支箱、计量箱、非标箱、智能用电采集装置、智能通讯装置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设备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城乡电网工程、建筑配电行业、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永福股份:

主营业务:包括勘察设计(含规划咨询)业务,EPC工程总承包业务,智慧能源业务,智能运维业务和电力能源投资业务。年营业收入中电力工程勘察设计(含规划咨询)占比约15.40%,EPC工程总承包占比约80.50%。

竞争优势:1)资质优势。拥有电力全产业链资质,是国内唯一一家自主上市的能承担大型发电、输变电业务的电力勘察设计企业。2)集成优势。公司业务覆盖电力投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软件开发、运维管理等电力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全面的电力技术与前沿的信息技术,拥有丰富的海内外电力项目经验。3)商务模式优势。采用“开发+融资+EPC+资产处置”商务模式,提高公司市场地位、议价能力和项目收益。

公司战略:紧紧把握电力能源行业发展历史机遇,扩大业务布局,聚焦新能源+储能、清洁能源、综合智慧能源领域;加快技术创新,尤其是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储能系统集成、智慧能源产品等领域研发创新;整合关键资源,布局新能源、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增强综合竞争力。

电网:公司电网工程勘察设计服务涵盖V—±kV全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电缆、智能变电站和高端配电网。电网勘察设计业务规模保持稳定。在特高压版块保持稳定,中标金上-湖北直流输电工程1标段勘察设计;在高压输变电用户及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与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内头部企业深度合作,中标印尼大小K岛配套输变电项目及电网规划提升改造项目;开辟全过程咨询新业务,中标山西大同储能站和福清港城西部kV输变电工程。

3.BIPV:政策催化有望迎来装机潮,杭萧钢构/江河集团等加速布局

3.1.行业:整县推进等政策催化下空间巨大,技术迭代及成本

下降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自整县推进政策以来新政策频出,国标强制要求新纪建筑安装太阳能系统。BIPV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期主要依赖政策支持,国家大力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政策持续发力。1)年6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的《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2)年11月,根据碳达峰方案,年新建公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50%。3)年3月住建部出台《“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明确到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4)年6月住建部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4月起强制执行,要求新建建筑安装太阳能系统。

整县推进试点个县占全国约25%比例,仅试点县区未来三年新增屋顶光伏装机约GW,十四五期间BIPV市场规模或将超千亿。根据能源局发布的全国整县光伏推进试点县市的最终名单,共有33个省份的个县(市、区)被列入光伏整县的试点区域,约占全国比例的25%。根据试点名单,山东、河南、江苏三省入选总数达个,将近占总体数量的30%。如果按照每个地区MW计算的话,试点各县总规模高达GW左右,根据政策要求在年前达到相关建成比例,则未来三年国内每年新增屋顶光伏安装规模要高达45GW以上。

当前仍以存量建筑改造尤其工商业建筑为主,未来增量市场重在新建建筑。我国存量建筑面积巨大,其中工商业建筑多是低层建筑且屋顶面大,工业厂房的轻钢结构与BAPV组件适配性强,可安装组件的屋顶资源丰富,当前BAPV项目主要应用于存量建筑改造。BIPV采用光伏与建筑的一体化结合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光伏发电组件应用设计在建筑中,尤其在新建建筑的建筑立面应用中有巨大发挥空间,BIPV未来增量市场重在新建建筑。随着技术迭代及组件成本下降,BIPV将加速扩容。BIPV的主要材料晶硅光伏组件和薄膜光伏组件的价格近五年呈下降趋势,晶硅光伏组件价格从17年5月的0.33美元/瓦下降至22年5月0.21美元/瓦,相同时间点薄膜光伏组件价格由0.35美元/瓦下降至0.23美元/瓦,BIPV光伏组件成本降低。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的《中国年光伏发展展望()》,在光伏电站投资下降、技术进步带动系统效率提升和光衰降低等驱动下,到年光伏当年新增装机发电成本(含税和合理收益率)预计将低于0.3元/kWh,在所有发电新增装机中成本处于较低水平。到5年和年新增光伏发电成本相比当前预计约下降50%和70%,达到0.2元/kWh和0.13元/kWh。到年,综合考虑发电和系统成本,光伏发电将成为发电技术中最经济性的发电方式之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提高了BIPV的经济性,进一步增加光伏建筑一体化需求,扩大市场空间。

3.2.公司:央企具资源/资金先天优势,建筑及光伏企业强强联合

参与者一: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为代表的的央企。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为首的央企主要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推进BIPV相关业务,抢抓“双碳”机遇,高效推进战略转型。央企具备低成本融资、政府资源等优势,能够与政府方签订合作协议,加大推广范围。

参与者二:以杭萧钢构/东南网架/森特股份/江河集团为代表的钢结构企业,和龙元建设、永福股份等民营企业。光伏与建筑龙头共探BIPV发展路径,跨行业合作趋势逐渐清晰。以杭萧钢构、东南网架、江河集团、龙元建设、森特股份为代表的钢结构公司通过多种形式抢抓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机遇,推动实现建筑业结构转型。

参与者三:以正泰电器/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明阳智能/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此类企业具备较强产品研发优势,但由于BIPV需要与建筑相结合,因此纷纷寻求与建筑企业合作探索新型合作。依靠自身营销团队的建设,在整县推进大潮下加大项目落地推广。

4.新能源车:产销量翻倍高增,带动加氢站和锂电产业需求

4.1.行业: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渗透率提升,加氢站千亿空间逐步打开,碳酸锂价格上行

根据中汽协与巨量算数等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白皮书》,预计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5%左右。年1-6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增速均超%,乘用车销量渗透率达24%。年1-6月,据乘联坐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产量为万辆,较年同期增%,较年1-5月环增30%;占汽车总产量24%,环增0.33pct;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万辆,同比增涨%。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渗透率增长,加氢站成为能源新基建重要一环。根据《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手册(版)》,中国加氢站保有量目标在年达到0座,并在0-5年期间实现超过座。国家能源局称,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若年建成0座加氢站,每个加氢站建设成本以0-0万元计算,年中国加氢站的市场规模约-亿元,在年带动规模有望突破千亿。从分布来看,广东/河北/山东/浙江/北京已运营43/29/17/16/16座加氢站,在建数量共座。未来氢站数量增长强劲,已规划座,其中广东/上海80座。内蒙古提出到年累计建成60座加氢站,四川成都最高给予0万元建设运营补助,合力推动加氢站发展。

碳酸锂需求增速高产能,价格处于高位。GGII预测锂电设备市场规模仍将高速增长,到年,中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0亿元,CAGR20%。而碳酸锂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上游,中研网预测23年全球增量预计16.3万吨,供应增速约24%,但需求增速近40%。碳酸锂均价从年初27.8万元/吨上涨至46.9万元/吨,涨幅达69%。锂资源的开发进度难以匹配下游需求增长,导致价格或将高位运行。

国家加快加氢站建设,隧道股份市占率居前列。截至年,我国已建成加氢站座,其中隧道股份建设超过55座。

四川路桥、东华科技布局锂电产业链。四川路桥引入能投集团、比亚迪作为战投,持股67%开发马边县磷矿及磷酸铁锂,完善锂电产业链闭环;新锂想公司正极材料项目一期(1万吨/年)已投产。东华科技先后承接西藏矿业扎布耶碳酸锂EPC+O、贵州川恒kt/a电池用磷酸铁等工程项目。

4.2.公司:四川路桥/东华科技布局锂电,隧道股份加氢站市占率领先、华电重工电解水制氢成功试运行

4.2.1.四川路桥:Q1净利增31%,合作比亚迪完善锂电产业链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3年EPS1.45/1.69元增24/21%。维持目标价16.48元,对应22年11倍PE。22Q1营收增33%,净利增31%。1)22Q1营收亿(+33%),净利16亿(+31%),21年实现营收亿元(+32%),Q1-Q4单季营收增速/33/10/22%。21年净利56亿元(+85%),扣非后净利55亿元(+86%),Q1-Q4单季净利增速/87/29/65%(20年同期-19/72//52%),ROE22.4%(+5.40%)。2)业绩高增因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和经营能力,降本增效加强项目管理、加强产业协同及材料调差。完成同一控制下航焱公司51%股权/臻景公司51%股权/川铁建公司51%股权收购。

21年公司中标金额增%,其中基建增%房建增%。主营业务收入中,工程施工亿(+33.5%)占比82%,水力发电2亿(+1.7%)占比0.2%,PPP及BOT运营23亿(+31.8%)占比3%,土地整理及其他8亿(+68.1%)占比1%,贸易销售亿(+19.2%)占比14%。

引入能投集团、比亚迪作为战投,持股67%开发马边县磷矿及磷酸铁锂。1)突出基建主业,积极布局培育能源/矿产资源/“交通+服务”板块,形成“1+3”产业布局。2)引入能投集团、比亚迪作为战投,持股67%开发马边县磷矿及磷酸铁锂,完善锂电产业链闭环;新锂想公司正极材料项目一期(1万吨/年)已投产。3)四川省十四五交通建设投资1.2万亿(+17%),22年GDP目标增速6.5%,重大项目个总投资1.2万亿。4)股票激励计划考核目标//扣非归母净利润不低于70/80/90亿元。

4.2.2.隧道股份:Q1净利下降10%,加氢站市占率位居国内前列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4年EPS0.82/0.89/0.95元增8/8/7%。维持目标价7.93元,对应22年10倍PE。22Q1营收增11%,净利减10%。22Q1营收亿(+11%),净利3亿(-10%),21年实现营收亿元(+15%),Q1-Q4单季营收增速51/22/8/5%。21年净利24亿元(+6%),扣非后净利23亿元(+8%),Q1-Q4单季净利增速26/52/-19/4%(20年同期-39/-39/41/26%),ROE9.91%(+0.02%)。

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安排正式项目项,计划完成投资亿元以上,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涉及市域交通17项,对外交通15项,轨道交通11项。承担了上海95%以上的市管道路运维任务。公司主营业务营收:施工业亿(+2.3%)占比79%,设计服务27亿(+30.9%)占比4.4%,营运业务42亿(+40.4%)占比7%,本年新增投资业务47亿占比8%。

4.2.3.华电重工:Q1亏损因成本等影响,电解水制氢试运行成功

22Q1营收增2.7%,净利减少%。22Q1营收13.3亿(+2.7%),净利-1.1亿(-%),上年同期为-.7万。21年实现营收.3亿元(+16%),Q1-Q4单季营收增速51/-20/-24/64%。21年净利3亿元(+.6%),扣非后净利2.5亿元(+%),Q1-Q4单季净利增速79//38/%(20年同期-/-/86/%),ROE7.90%(+5.26%)。公司Q1营业成本14.4亿,同比减少9%,高于营业收入2.7%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下降5.0%。期间费用率为13%,较上年升高1.8%。

华电重工收入结构海洋与环境工程占比54%。年营收物料输送系统工程20亿(+6.1%)占比19%,热能工程8亿(-36.9%)占比8%,高端钢结构20亿(+85.2%)占比19%,海洋与环境工程56亿(+85.2%)占比54%。

4.2.4.东华科技:Q1净利增21%,承接碳酸锂EPC+O项目

22Q1营收下降10%,净利增21%。22Q1营收7亿(-10%),净利0.7亿(+21%),21年实现营收60亿元(+15%),Q1-Q4单季营收增速/43/14/-15。21年净利2.5亿元(+26%),扣非后净利2.3亿元(+18%),Q1-Q4单季净利增速74/20/9/22%(20年同期-3/14/47/-14%),ROE10.07%(+1.42%)。

东华科技营收中化工行业占比94%。年营收化工行业57亿(+18.8%)占比94%,业务毛利率10.6%;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行业3亿(-26.5%)占比5.2%,其他行业业务0.3亿(+40.3%)占比0.6%,业务毛利率8.9%。

公司抢抓“双碳”政策机遇,着力拓展锂电领域业务工程市场。先后承接西藏矿业扎布耶碳酸锂EPC+O、贵州川恒kt/a电池用磷酸铁、贵州磷化(福泉)4万吨/年磷酸铁、贵州磷化(息烽)3万吨/年磷酸铁以及榆东科技、渭河彬州、中盐四方DMC等工程项目,有效提升在新材料、新产品领域的市场品牌,合同额达41.61亿元。未来公司规划不断优化盐湖提锂技术,延长产业链,做大“锂”市场。协同贵州东华做好精制磷酸、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等产业链的经营工作。

5.智能驾驶:华设集团设计第一条智慧高速公路,深城交入围21年智能交通市场中标千万项目前10

5.1.行业“:十四五”数字经济与现代交通规划助推数字化智能驾驶高成长

年1-5月,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6.9%,道路运输业减速0.3%略降。年1-5月,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6.9%,较年同期减速5.2pct,较年1-4月环减0.5pct;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减速0.3%,同减10.9pct,环减0.7pct。

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发展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研究制定。交通部《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发展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相关标准研究制定,推动一批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试点工程建设。住建部、工信部提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智慧化终端感知设备建设,实现数据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以支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城交所在深圳率先立法支持L3级自动驾驶上路,华设集团所在江苏提出年苏南地区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在商用领域应用。年6月,深城交所在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首次对L3及以上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详细划分。年5月,华设集团所在江苏出台《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年苏南地区率先实现L3级自动驾驶在商用领域应用。

车路协同使自动驾驶能力相比单车自动驾驶出现跃升,极大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车路协同将“人-车-路-网-云”有机结合,通过动态采集交通数据并进行实时交互共享,强化自动驾驶车辆在环境感知、动态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从业务需求角度,车路协同可以分解为车端、路网感知端、应用服务端和中控后台端。根据《面向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关键技术与展望》,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可分三个发展阶段:信息交互协同,实现车辆与道路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协同感知,发挥路侧的感知定位优势,与车辆进行协同感知定位;车辆与道路可实现协同决策与控制功能,能够保证车辆在所有道路环境下都能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

福特车路协同系统落地第四城西安,政产学研融合促进车路协同技术扩展加速应用。福特表示车路协同落地城市选择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密切相关,今明两年计划推进部署九城落地。2月,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场景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联合北京市示范区、多家公司共同发布,服务科研、产业、政府机构,促进中国车路协同研究发展和产业落地。

年,全球范围内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管理、智慧停车四个领域共涌现新政策、新技术、新建设共计3例,我国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交通管理上领航世界。年,我国新基建在政策、新技术以及建设项目上持续高速发展,出台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政策例,发布新技术例,完成或在建项目例。我国在智慧交通管理领域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地,出台智慧交通管理政策86例,发布新技术例,完成或在建项目例。

据ITS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年12月底,我国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车项目)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为亿,项目数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万。其中交通管控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为亿,项目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万;智慧运输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85亿,项目数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3万。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车项目)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相比年增长22%,其中交通管控市场同比增长18%;而智能运输市场(含智能网联)增长迅速,同比增长30%以上。华设集团主持设计国内首条五峰山智慧高速公路,参与主编《江苏智慧交通建设标准》。公司主持设计国内首条五峰山智慧高速公路,拟与佑驾设立合资公司“华佑智行”,推动车路协同产业落地;围绕智慧停车等提供全周期技术服务,形成“华设e停车”品牌;设计全国首条超级虚拟轨道交通线的盐城市区SRT一号线项目。参与主编的《江苏智慧交通建设标准》提出实现车辆编队及L3级以上自动驾驶远期目标。深城交入围21年智能交通市场中标千万项目前10企业。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除停车项目)千万项目中标市场规模排在前10的企业总计市场规模92亿,项目数总计个,前十中标企业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占总市场的33%。(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5.2.公司:华设集团、深城交布局数字化智慧交通业务

5.2.1.华设集团:稳增长推动年内业绩加速,数字化打造持续高增长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4年EPS1.07/1.27/1.47元增19/18/15%。维持目标价14.45元,对应22年13.5倍PE。公司21年Q1-Q4单季净利增34/-7/-27/22%,二三季度低基数,稳增长下22年二三季度业绩有望加速上行。22Q1净利润增18%好于21年的6%,22Q1新签订单增36%好于21年的4%均加速,业绩年内具备弹性,中长期具备高成长性。1)拟不超11元/股回购用于股权激励,有望提升业绩增长动力。2)22Q1净利润增18%好于21年的6%,22Q1新签订单增36%好于21年的4%均加速。3)21年Q1-Q4单季净利增34/-7/-27/22%,二三季度低基数,22年二三季度业绩有望加速上行。4)PE8.7倍(苏交科15.9/设计总院11.3/甘咨询10.4),ROE维持15%以上现金流十年为正。

华设集团从江苏向全国/从交通市政水利向环保数字智慧,多区域多行业拓展中线成长能力。(1)21年江苏省内营收占62%,广东设计合同连续3年超4亿,山东、河南2亿,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超1亿。(2)交通城建领域设计龙头,国内唯一同时具有公铁水空全方式设计能力,交通城建/水利环保获政策支持将持续增长。(3)感知检测业务计量认证资质齐备。(4)基建投资设计先行,十四五规划叠加稳增长政策,进入规划设计大年。

华设集团战略转型数字化/智慧化推进车路协同,打造第二业绩增长曲线,增强可持续增长能力。(1)加快数字化转型,参与主编《江苏智慧交通建设标准》,主持设计国内第一条智慧高速公路,智慧公路等取得突破。(2)21年新型业务营收9.42亿同增超20%,其中数字智慧3.9亿,绿色低碳5.52亿。(3)以BIM+GIS技术为先导的订单约2.6亿,以BIM+GIS系统为生产平台的订单约6.7亿。(4)拟设立合资公司推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产业落地。

5.2.2.深城交:22Q1净利下降49%,致力提供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

深城交22Q1营收2亿(+2%),净利-0.4亿(-49%)。1)21年实现营收12亿元(+6%),Q2-Q4单季营收增速6/8/-11%。21年净利1.6亿元(+7%),Q2-Q4单季净利增速49/24/-12%,21年末ROE22.2%(-22.2pct)。2)22Q1毛利率8.73%(-4.35pct),净利率-21.30%(-7.59pct),加权ROE-1.96%。3)22Q1经营性现金流-2亿元(21年同期-3亿元),资产负债率28.4%(21年末32.5%)。

深城交营业收入中大数据软件与智慧交通业务占比24.4%。分业务营收:工程设计与检测3.6亿(+55.1%)占比30.7%,业务毛利率39.5%;规划咨询业务5.2亿(-5.3%)占比44.8%,业务毛利率43.9%;大数据软件与智慧交通业务2.8亿(-8.3%)占比24.4%,业务毛利率23.4%。

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方面,中标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智慧交通项目深圳市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公司承担了福建省高速公路网的数字空间建设,搭建了全国规模最大高速公路(km)网络数字孪生,并攻克面向省域大规模路网的在线溯源与动态诱导技术;中标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智慧交通项目深圳市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是国内首个城市级、全领域(覆盖海陆空铁、规建管运)的智慧交通大脑。专注提升研发优势,实现高成果转化。-连续4年长期客户收入贡献比超50%,年费型经常性可重复收入占比稳步上升;当前在手合同及中标待签合同储备充裕,年新签合同额14.7亿元,同比增长26.5%。年公司围绕交通大脑、在线仿真、智能网联、智能监检测等重点方向,新增申请各类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同比增长%);新增授权各类专利63项,其中发明专利45项(同比增长%);登记软件著作权28项。

6.工业降碳:钢铁/有色/化工行业为双碳重要领域,中国化学/中国中冶行业龙头优势凸显

6.1.行业:钢铁/有色/化工工业为双碳重要领域,节能低碳技术加速推广

钢铁行业低碳炼钢技术不断推广,氢冶金技术可实现零碳排放。

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全制造业最高,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和责任主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年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中钢协在《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中提出我国钢铁行业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的目标。

从冶炼方式来看,国内钢铁冶炼以长流程占主导,短流程炼钢仅占10%,而美国短流程炼钢比例能达到70%。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年短流程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的发展目标,与世界电炉炼钢平均30%的占比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氢冶金用氢气取代碳作为还原剂和能量源炼铁,还原产物为水,可实现零碳排放。我国当前的氢冶金工艺主要有高炉富氢冶炼和直接还原两种:高炉富氢减碳幅度为10%-20%,效果有限;气基竖炉工艺能够从源头控制碳排放,相较于高炉富氢还原减碳幅度可达50%以上,是迅速扩大直接还原铁生产的有效途径。

有色金属行业碳排量约占全国4.7%,清洁能源替换空间大。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估算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二氧化碳碳排放量约6.6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7%。年10月国务院印发《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有色金属行业到年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年力争实现减碳40%。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到发展工业节能与能效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包括有色金属行业高电流效率低能耗铝电解在内的多项技术。

我国铝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5亿吨,占有色金属行业的83.3%。从我国原铝用电结构来看,年清洁能源占比19%,占比较低。与国外相比,中国电解铝生产电耗低,但化石能源占比高,中国吨铝碳排放12.8吨,高于全球水平10.4吨。

6.2.公司:中国化学加速布局节能技改及实业新材料,中国中冶氢冶金技术行业领先

中国化学:

主营业务:中国化学是一家集研发、投资、勘察、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一体化的知识密集型工程建设企业,是目前行业内资质最齐全、功能最完备、业务链最完整、知识技术相对密集的工程公司,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实业和现代服务业业务,工程业绩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和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战略:坚持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成为石油和化工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军者,成为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转化的先行者,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者,建设成为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

订单情况:1)22年1-5月营收亿元同增38%(1-4月营收亿元同增39%),5月营收亿元同增36%(4月营收亿元同增30%),。2)1-5月新签订单8亿元同增59%(1-4月新签订单亿元同增77%)。5月新签订单亿元同降10%(4月新签订单亿元同增29%)。2)前5月订单分业务,建筑工程承包亿占94%(其中化学工程亿元占69%,基础设施亿占22%,环境治理38亿元占3%),勘察设计28亿,实业及新材料34亿元,服务业18亿元。

节能降碳:

公司聚焦化工石化、煤化工行业中碳排放较高的甲醇、尿素、炼焦、纯碱等领域,不断推出系列新技术、实施节能技改,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降碳效果显著。围绕“源头减碳、过程降碳、尾端固碳”,开展技术研发和布局,形成碳循环及CO2的资源化利用。

“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有序推进,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项目、固废高温气化项目的北京房山制氢油及氢能产业示范装置、生活垃圾气化项目等项目完成中试,进入工业化示范阶段。

硅基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领域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全年新签该些类合同额超过亿元。华陆公司凭借“冷氢化”核心技术承揽国内90%以上的多晶硅工程设计和大部分工程总承包项目。绝热节能材料气凝胶已一次开车成功,“卡脖子”工程己二腈项目、可降解塑料PBAT项目即将投产。

中国中冶:

主营业务:中国中冶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钢结构生产企业之一;在年ENR发布的“全球承包商强”排名中位居第6位。公司在煤气发电领域市场份额超过70%,同时进一步牢据国内90%、全球60%以上冶金建设市场份额。

公司战略: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为发展愿景,在新常态下继续坚持“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先锋队,新兴产业领跑者、排头兵,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创新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四梁八柱”的业务体系和产品定位。”

节能降碳:

抓住国内钢铁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在冶金建设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流程优化、技术改造、装备升级等方面积极布局,坚持“技术、成本、合作”三原则开拓海外市场,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实现规划、设计、建设、服务、原料等一体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输出,以持续不断地革新创新能力实现市场的内拓外展再创业。加速培育形成世界第一冶金建设运营服务国家队。

在冶金建设绿色化方面,公司重点在长短流程低碳冶炼相关原料制备、炉顶煤气循环技术、低碳高炉关键设备及富氢竖炉技术、大废钢比技术、绿色电炉技术、超级电炉技术、核心装备开发等方面加快推进部署。中国中冶联手河钢集团、tenova公司、中钢国际共同打造世界上第一条氢冶金示范工程。

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推进,洛阳中硅一期投资15.5亿建设区熔级多晶硅计划于22年10月投产。

7.森林碳汇:双碳政策与林业标准协同推进行业发展,期待CCER交易重启

7.1.行业:双碳政策与国家林业标准出台助推森林碳汇发展

年1-5月,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15%,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增速1.7%,环比均加速。年1-5月,我国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15%,较年同期加速17pct,较年1-4月环增3.2pct;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增速1.7%,同减18pct,环增1.4pct。

中央持续跟进双碳目标实施,首个林业碳汇国家标准助推森林碳汇领域发展。1)年5月25日,财政部发布《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重点方向和领域中提出支持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碳汇能力,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年12月3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我国第一个林业碳汇国家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这是我国明确提出0年“碳达峰”与年“碳中和”目标后发布的首个涉及林业碳汇的国家标准。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随着森林质量提升未来有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根据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全球森林面积40.6亿公顷,森林碳贮量亿吨。我国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蓄积.6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2亿吨,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人工林面积万公顷,占全球增绿四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随着森林质量提升,具有较高的固碳速率和较大的碳汇增长潜力,力争二氧化碳排放0年前达到峰值,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碳市场近1年成交量1.93亿吨、成交额84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市场自年7月16日启动上线,截至年6月2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3亿吨,累计成交额84.3亿元,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试点市场CCER价格上涨因供求紧张,期待CCER市场重启。按照平均排碳量40亿吨/年,5%的抵消上限比例计算,CCER的需求将超过2亿吨/年,而目前已签发的CCER吨数仅为5万吨/年,市场供不应求。据生态环境部公布,未来其他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全国市场,CCER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抬升,远期市场空间约为5亿吨/年。供给的短缺导致市场预期CCER将持续上涨,市场各方对重启CCER交易迫切性提升。

7.2.公司:东珠生态、蒙草生态、岳阳林纸布局森林碳汇业务

7.2.1.东珠生态:转型林业碳汇新业务,具备林业碳汇全产业链经营能力

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4年EPS1.22/1.36/1.51元增13/12/10%。维持目标价12.85元,对应22年11倍PE。东珠生态22Q1营收同减18%,净利同减18%。1)22Q1营收4亿元同减18%(21全年16%,21Q1-Q4单季营收增27%/-5%/-6%/58%);22Q1净利0.8亿元同减18%(21全年26%,21Q1-Q4单季净利增26%/5%/-18%/%)。2)22Q1毛利率29.74%(-0.17pct),净利率18.91%(+0.13pct),加权ROE2.24%。3)22Q1经营性现金流0.3亿元(21年同期-1亿元),资产负债率59.9%(21年末60.0%)。

跟随双碳政策,东珠生态转型布局林业碳汇领域,开展新业务创造增长点。1)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借助CCER交易重启机遇,帮助地方政府或林权所有者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资产和经济优势。2)积极布局产业链资源整合,筹划资质补齐,年新设全资子公司东珠碳汇(上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3)公司预中标东平县东平湖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中标金额约1.47亿元。4)在手订单充裕,整体经营稳健;年新中标项目约29亿元,新签合同订单约24亿。东珠生态探索生态文旅经营模式,延伸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凸显全产业链平台优势。1)公司所属联合体预中标章贡区乡村旅游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19亿元,建安工程费及设计费约2.81亿元。2)打造生态修复以及市政景观两大业务主线,从规划—设计—采购—建设—养护等环节提供系统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程全产业链解决方案。3)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城市公园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供市民游玩露营。4)主营业务项目分布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展平稳有序,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

7.2.2.蒙草生态:21新签46亿增%,搭建碳汇评估体系

蒙草生态22Q1营收同增24%,净利同增%。1)22Q1营收3亿元同增24%(21全年15%,21Q1-Q4单季营收增31%/2%/26%/14%);22Q1净利0.3亿元同增%(21全年33%,21Q1-Q4单季净利增%/53%/93%/-40%)。2)22Q1毛利率37.72%(-8.24pct),净利率10.87%(+2.55pct),加权ROE0.74%。3)22Q1经营性现金流-2亿元(21年同期-0.3亿元),资产负债率62.4%(21年末64.0%)。

蒙草生态持续推进碳汇研究,在草原修复实践中发掘碳汇价值。1)在退化沙化草原修复实践中,筛选出“高固碳、低耗能”的“特种草”植物。2)基于现有研发成果,与蒙草生态与霖和气候(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平米碳捕捉实验室。3)草原植物是固碳的重要载体,经项目修复的敕勒川草原,每年每公顷固碳1.5吨左右。4)通过恢复草原植物多样性增加固碳能力,开展多样性建植提高草地碳捕获率和碳贮存率。发挥种科技优势开拓碳汇业务,蒙草生态创新培育高固碳植物品种。1)年新成立全资控股的内蒙古蒙草生态碳汇科技有限公司,聚焦碳汇项目开发与碳资产交易,进一步发力碳汇业务。2)建设碳汇资源圃,筛选高固碳、低维护植物,采集碳汇植物根系20种。3)公司以生态修复为主营业务都将可能产生碳汇;年共计新签订工程建设合同份,合同金额46亿元,同比增长%。4)深耕科技创新和育种研究;运用数字化管理草种全产业链,为优良草种推广及技术指导提供完整服务。

8.文旅元宇宙:国家政策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文旅产业将迎来数字化新增长

8.1.行业:政策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元宇宙与文化旅游融合

国家旅游局提出至0的十年将是中国旅游的黄金发展期,文化旅游需求将大量涌现,“文旅融合”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趋势,也将成为旅游业战胜危机、加快发展的推手。文旅行业的未来发展导向是以自然生态旅游文化为发展理念,将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旅游文化产品,配套旅游商业结构,构建完善旅游服务体系,致力于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助力文化旅游业改革升级。随着疫情进入后疫情时代,“新零售”“网红营销”迎来新的发展空间。云旅游、跨界卖货、网红带货成为文化旅游企业抢滩的“新蓝海”,“无接触服务”带火智能无人酒店,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的转变。疫情加速唤醒了民众的生命和养生意识,伴随疫情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低密度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定制旅游以及康养类旅游等新业态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