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 [复制链接]

1#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姜晓蓉纪驭亚通讯员陈胜伟陈曼姣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成为网络热词,走入公众视野。

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均、能均、近零碳排放、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更多和“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提法进入大众视野。

那么,“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些新出现的名词会产生哪些影响?近日,我们采访了一些专家,请他们解读这个对大家来说相对比较陌生的领域。

“碳达峰”时间越早

峰值排放量越低

绿色经济才是人类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碳达峰”和“碳中和”事业。

所谓“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年总量的排放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等方式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也就实现了“碳中和”。

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制定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人认为,既然年才到‘碳达峰’,那近十年可以尽可能地多排放。这种观点肯定是错的。”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庞小兵多年从事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研发,他告诉记者,“碳达峰”时间越早,峰值排放量越低,对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就越有利。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在准确探明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碳排放监测系统研发能力和网格化密度。

庞小兵解释,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监测分为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卫星识别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颜色”——太阳光经过空气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对红外光有吸收作用。科学家则可以通过吸光度的强弱,反向推算出二氧化碳浓度。有了这些数据,就能绘制一张张二氧化碳分布的动态全景图。“如此一来,我们还能掌握全球的二氧化碳分布状况,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卫星遥感是比较粗略的,想要获得更精确的监测数据,还得靠分布全国各地的大气本底站进行地面观测。例如在杭州临安就有一个区域大气本底监测站,通过对区域的长期观测得到二氧化碳日常排放的准确数量,为研究、评价和预测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科学依据。“国内的大气本底站数布点相对还比较少,网格化密度不够高,是二氧化碳监测精准度提升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庞小兵说,目前我国虽已大范围应用CEMS(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大气污染物,但碳排放监测系统仍未大规模应用,甚至处于发展初始阶段。他的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资助下已经成功研制出基于激光技术的国产化温室气体高精度测量仪器,并在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大气本底站进行应用。

图源网络减少碳排放

给地球“减负”

根据目标,我国要在年实现“碳中和”。在专家看来,实现“碳中和”需要同时做好“加减法”——“减法”就是要切实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法”就要大力增加碳汇。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有两个经济领域的新名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碳均”和“能均”。在解释这两个新术语之前,先讲一讲大家比较熟悉的“亩均”概念。

“亩均”原本是农业术语,一般是指单位面积(每亩)的产量;后来,在工业领域也引入了“亩均”概念,用来表示单位面积(每亩)的GDP、工业增加值、税收、污染指数等。我省率先提出“亩均论英雄”概念,以亩均产值、税收等作为对工业企业效益考核评价的指标,并根据亩均产值、税收等作为企业能否入园落地、能否享受相应政策优惠的标准,其目的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倒逼企业走内涵发展道路。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吴伟光介绍,“亩均论英雄”重点考察的是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最初并没有将万元GDP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列入其中。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能仅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