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民晚报」◆琳恩迎战台风的危急关头,大家想方设法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为等待救援的人们提供帮助,这其中就包含了设计师。他们通过多年的积累,打造出一批兼具实用性和温度的应急设计。虽然,在平时,这些应急设计默默无闻,但在关键时刻,它们会挺身而出,发光发亮,为人们带来希望。瞬间应对考验设计功力“应急设计和其他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反应’必须快,因为它们要应对的是瞬间的状况。”设计师李敏怡坦言,应急设计要求的“快”正是对设计功力的考验。“放眼全球,成功的应急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瞬间的使用场景考虑得十分周详。”比如,土耳其设计师艾德姆·昂纳兰(AdemOnalan)曾凭借海陆空“三栖”救生箱设计获得红点奖。之所以能得到红点评委的青睐,在于艾德姆将整个救援的流程设计得相当“紧凑”。由于是箱体设计,“三栖”能以飞机进行空投,外层包装会自动打开形成降落伞。当它降落到水面时,由于降落伞能延缓其漂浮速度,待救援的人们还是有很大可能“捕捉”到救援箱。同时,整个使用过程堪称一气呵成,只要拉动标签,内置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对竹筏箱体自动充气。不仅如此,箱体内还配备了补给物品。红点奖评委对艾德姆的设计的评价是,考虑周全,使用方便,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将在灾后紧急救援时发挥重要作用。瞬间的张力,是成功的应急设计脱颖而出的“刚需”。而能在作品中释放出这种瞬间张力的,不只有受设计大奖青睐的资深设计师,还有不少设计新锐。当年,在海地大地震后,时为建筑系学生安德鲁·斯西塔(AndreaSreshta)和安娜·斯多克(AnnaStork)联想到灾区停电会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也会让受灾人群的心情陷入低落,于是,他们联手设计简单易用的充气灯。这种充气灯内部有一块高效能的太阳能充电面板,即便是阴天,也可以进行充电,而且是应急灯中“超长待机”。更为重要的是,只要轻轻一拧,这款灯就会自动充气、瞬间点亮,由于具备了良好的弹性和专业的防水性,人们还可以用它作为水上的浮标。这项设计,使用便捷,具有强劲的应急“爆发力”,因而被应用于70多个公益项目及灾难救援行动中。浙江大学的师生打造旨在救助溺水者的救援毯,也在如何使其快速发挥作用上下足了功夫。毯子上注满了各种醒目的施救视觉符号,从如何疏通气道和检查呼吸通畅,到如何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只要按照图示都可以进行有序救助。设计团队希望以此引导施救人员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应急设计通常不要求造型的出挑,而在于其功能的机动性。比如,有设计师以笔筒为灵感,打造出笔筒形防*面罩,当办公大楼里有烟雾,白领们可以瞬时抓起笔筒保护呼吸道,等待救援,从而获得脱险的机会。再比如,有设计师设计了一款放置于桌面上的应急口哨,虽然不起眼,但在危急时刻也能帮助人们抓住获救的机会。不仅如此,还有设计师为帮助那些被困于角落的受灾人群,研发出一种能被空投的球形口哨,之所以是球形,就是想最大程度避免口哨在空投过程中被损坏。再比如,有年轻的设计师团队制作出能瞬间充气成为应急小艇的毯子,以及拆下来就能变成手电筒的落地灯,都是经得起推敲和瞬间使用“考验”的应急设计。让有温度的保障陪伴左右当然,在选择一款合格的应急设计时,除了考虑它的瞬间“爆发力”之外,还要考虑其便携性。优秀的设计师不会主动要求人们在随身携带的包包中留一点空间给应急设计,而是尽可能为设计“减负”,使得它尽可能小,就像一根项链、一根手环那样,随时陪伴守护在人们的左右。就拿号称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救生衣Ploota来说,它之所以能吸引众人的目光,正是因为它的便携性。虽然这是一款由传感器控制的游泳安全装置,但设计师“异想天开”,把它设计成项圈的造型,使其占用空间比一般的救生衣小50倍。别看这款结构紧凑的救生装置只有克,一旦在水中遇到紧急情况,Ploota能自动在人的两侧肩部上方弹出两个气囊,经由二氧化碳气瓶充气产生浮力,将人迅速带回水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团队设计的水中自救手环,也是一款微缩“救生圈”。佩戴者在游泳时遭遇意外,可以及时启动手环的充气装置。设计团队表示,他们正是希望通过人性化的创意产品挽救更多生命。遇到突发事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喝水也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设计师将净水处理器“浓缩”成一根短棍。在没有干净水源的情况下,这根“短棍”所带有的过滤功能让人们就地取水,解燃眉之急。设计师佐藤大率领的Nedo团队则贴心地把救生应急物资“装进”了一根棍子里。这根像金箍棒一样的“紧急救援包”宽度仅为5厘米,却有5个部分。打开救援包首先看到是一只求救哨子,而主体则是一个小型无线电收音机。用设计师的话来说,这是为了让受灾的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它的USB接口还能为设备充电。不只是收音机,救援包还囊括了雨衣。根据Nedo的研究,不可抗力的突发事件多数伴随大雨,雨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暖、减少生病的几率,还可以为插电设备挡水。不仅如此,救援包里还有一盏灯。只要拉起盖子,便有光,而为了保持足够长的待机时间,设计师把光线调到微弱,但这足以让人了解周围的环境,并且在心理上获得一些慰藉。此外,这个救援包里还有用锡箔纸包装的一点饮用水,以及能放置药品的收纳盒。不得不说,设计团队对救援包的每个部分的功能都做了充分的考虑。“能应对危急的状况,在瞬间展现出能量,足够小,但足够实用。”李敏怡和她的团队已经总结出了应急设计的要诀,他们正着手设计新一代的应急设计,“我们希望投入时间和人力,去做更有温度,却又更能在危急时刻发挥作用的设计。该是重新认识应急设计的力量的时候了。”